【题目】小红在学习完《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一章后,感到获益匪浅,生物学与生活的关系太密切了.请应用生产实践知识填空:
(1)在农业生产上,为保证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尤其是对光的充分利用,在种植农作物时,应当 .
(2)在农场温室大棚中,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可在大棚中安装增加浓度的仪器(如图).
(3)栽花或种庄稼都需要松土,这是为了使植物的根得到充足的氧气,保证的正常进行.
【答案】
(1)合理密植
(2)二氧化碳
(3)呼吸作用
【解析】解:(1)农作物属于植物能依靠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从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贮存能量)+氧,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就要充分的利用光能,合理密植、间作套种充分的利用光能的重要措施,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等.(2)在温室中种植蔬菜,要使蔬菜产量得到提高,就要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的效率,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如图所示),所以,向温室中添加二氧化碳,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提高蔬菜产量.(3)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经常通过抑制呼吸作用的原理来保存种子和保鲜水果、蔬菜,通过中耕松土和排涝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所以栽花或种庄稼,经常松土的目的是增加土壤颗粒增加的孔隙,增加土壤中的空气,是为了保证根呼吸作用正常进行.
所以答案是:(1)合理密植;(2)二氧化碳;(3)呼吸作用.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同学们在做“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时,都亲自捕捉过鼠妇.大多数同学都是在石块下、花盆底部或者在放置擦地墩布的角落里捉到鼠妇的.记录各处发现鼠妇的数据如表.
地点 | 鼠妇只数 |
水泥路上 | 0 |
水槽边的石头下 | 24 |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 18 |
干草地中 | 2 |
(1)根据他们的记录,请你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_____.
(2)以下是某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验装置阴暗与明亮的两侧各放入5只鼠妇,静置5分钟后,统计明亮和阴暗处的鼠妇数量.
下表是全班八个小组实验结果:
组数 | 一组 | 二组 | 三组 | 四组 | 五组 | 六组 | 七组 | 八组 |
明亮(只) | 2 | 3 | 3 | 1 | 3 | 2 | 1 | 1 |
阴暗(只) | 8 | 7 | 7 | 9 | 8 | 8 | 9 | 8 |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上述数据作怎样的处理?_____,实验重复的次数越_____,实验的结果也会更加准确,结论会更加可靠.在这个实验中也不能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原因是_____.
(3)上组同学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_,根据表中的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
(4)做完实验后,你是怎样处理这些鼠妇的?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探究
学习了有关细菌的知识后,同学想探究一下温度对细菌的繁殖速度有何影响.他提出假设: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会逐渐加快.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他设计并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图示结果(选填“支持”或“不支持”)他的假设.据图可知,细菌繁殖的最适宜温度是 . 请科学地描述温度对细菌繁殖速度的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2)小强又突发奇想:酸碱度可能也会影响到细菌的繁殖速度.于是他设计了除不同外,其余条件均相同的甲、乙、丙三组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
(3)请列举可能会影响细菌繁殖速度的其他两条因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人的卵细胞中23条染色体在形态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C.男女性别也属于人的性状,与遗传有关
D.生男生女是由精子中含有的性染色体的种类决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生物结构层次图回答问题:
(1)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
(2)图中2所代表的生理活动是_____.
(3)1个番茄的结构层次是_____.剥下番茄的表皮,它属于_____组织.
(4)图中B所代表的结构层次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对幼儿园预防传染病措施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将患病孩子送回家治疗——控制传染源
B.按规定给孩子接种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C.每天对教室消毒处理——切断传播途径
D.要求孩子饭前便后洗手——保护易感人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盛水烧杯内各插有1根树枝,且两根树枝的树叶一多一少,开始时天平两端平衡.现将此装置移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发现天平左侧上升.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植物的( )
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 D. 分解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