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中的几种动物行为分别是:①___________行为;②___________行为;③____________行为。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蝗虫的外部形态图,据图回答:
(1)蝗虫的身体分Ⅰ__________、Ⅱ__________、Ⅲ__________三部分
(2)胸部生有______________对足和_______对翅。
(3)体表具有____________,具有支持和保护内部柔软的器官,并防止_________以适应陆地生活。
(4)①为__________,是蝗虫呼吸时气体进出的门户,相当于植物叶表皮上的气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图甲是阳阳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图乙是欣欣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金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情况,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②具有细胞核,能够吞噬病菌
B.图甲中的③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C.图乙中a、b、c三条血管分别是静脉、毛细血管、动脉
D.若图乙表示肺部血管,则血液流经b后静脉会变成动脉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_____________,这样就形成了_______ ,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_______,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_________。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______和_______流动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项中,女孩子进入青春期后身体发育的显著变化特点,不包括 ( )
A.神经系统及心脏、肺等器官功能明显增强 B.性器官迅速发育
C.身高和体重突增 D.身体发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英国科学家培根说过:“经由正当研究方法的过程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科学探究方法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下面是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后,回味科学家的探究方法,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体验科学探索历程而进行的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请你认真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探索一:植物靠什么长大?
17世纪,比例时科学家海尔蒙特猜测植物生长重要的营养是从土壤中获得的.为此他做了柳树苗生长实验,如图1所示:
探索二:植物能否净化空气?
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罗斯特勒用一株绿色植物和一只小白鼠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如图2所示:
(1)分析探索一可知,海尔蒙特的实验证明,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不可能来自土壤,而是来自于 .
(2)分析探索二可知,普罗斯特勒的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够 . 普罗斯特勒有一次晚上做了同样的实验,结果小白鼠死,分析其原因是植物在夜晚 .
(3)探索三:植物在怎样的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
该兴趣小组同学选择了一种盆栽斑叶植物作为实验材料,该植物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无叶绿体)界限清晰,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实验步骤:
步骤一:按图3中甲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并将装置置于光下.
步骤二:6小时后将叶片A,B同时摘下,用图3中乙所示操作进行处理,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B两叶片的绿色部分变蓝,非绿色部分不变蓝.
①从实验装置看,图甲所示装置可探究的两个变量是 .
②从实验结果分析,A叶片非绿色部分不变蓝,其原因是 , B叶片绿色部分变蓝,其原因是实验前叶片内存有的缘故.
③实验现象表明,该实验失败.于是小组同学认真分析实验过程,查找失败的原因,在小组讨论会上,小明同学发言说,要使实验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实验之前应该首先对植物进行处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一盒250mL的牛奶的营养成分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后才能够被人体吸收,钙是和牙齿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体吸收这些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
(2)表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指糖类,这些物质在给人体供能时主要由细胞中的完成能量转换.
(3)人对食物中维生素的需求除了维生素D外,还有能够防治夜盲症的 , 避免坏血病的 , 等等;如果只喝牛奶来补充一日所需蛋白质,则需要喝盒这种牛奶,但是这样人体贮存能源的摄入会超标.所以均衡的营养是非常重要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运动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骨的位置变化产生运动
B.骨骼肌的肌腱分别固着在同一块骨的两端
C.关节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腔、关节软骨组成
D.骨骼肌在骨的牵动下围绕关节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