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科学家探究通常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和得出结论几个环节.请问回答科学探究上述环节的有关问题.
(1)提出问题:把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黄豆芽会变成“绿豆芽”,以下据此情景提出的几个问题,哪一个不够具体,明确?
 

 A.黄豆芽为什么会变成“绿豆芽?呢?
B.黄豆芽是因为阳光的照射才变成“绿豆芽”的吗?
C.黄豆芽是因为放置时间长了才变成“绿豆芽”的吗?
(2)作出假设:蚯蚓是土壤穴居的动物,轻易不到地面上来.而在大雨过后,常会见到在地面上爬动的蚯蚓,蚯蚓为什么会爬到地面上来?对此做出的假设是
 

(3)设计实验: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请判断哪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
 

A.将甲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B.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
C.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
(4)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
为了探究鼠妇究竟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某探究小组实施了下面的实验.将一个木箱分为如图所示A、B、D、D四个小室,小室之间彼此相通,A、C两小室内放入干燥的土壤,B、D两小室内放入潮湿的土壤,在A、B两小室上罩透明玻璃板,C、D两小室上罩不透明的铁板,4个小室内分别放入5只鼠妇.

一段时间内,统计各个小室内鼠妇的数量.上述实验重复3次,结果如下表
小室编号ABCD
环境条件干燥透明潮湿透明干燥阴暗潮湿阴暗
第一次记录02612
第二次记录11711
第三次记录l2512
(5)结果分析:
①A组和B组相比,可以说明:鼠妇相对喜欢
 
环境.
②B组和D组相比,可以说明:鼠妇相对喜欢
 
环境.
③B组和C组不能相比的原因是
 

④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上述实验数据还应该做怎样的处理?
 

⑤该探究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考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专题: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符合生活实际,才能便于探究;如果问题太大或过于笼统,就无法探究.如A.黄豆芽为什么会变成“绿豆芽?呢?原因有很多如光的影响、防止时间的影响、温度的影响、水分的影响等;B.黄豆芽是因为阳光的照射才变成“绿豆芽”的吗?和C.黄豆芽是因为放置时间长了才变成“绿豆芽”的吗?都具体、明确,故选A.
(2)作出假设:大雨过后,雨水把土壤缝隙中的氧气排挤出来,土壤中的空气(氧气)减少,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在大雨过后,常会见到在地面上爬动的蚯蚓,蚯蚓为什么会爬到地面上来?”对此做出的假设是蚯蚓因为土壤中缺少空气(氧气)而爬到地面上来.
(3)A.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变量是环境不同,不是有无细菌,甲组、乙组树叶原来有细菌,不能排除原有细菌对实验的影响.
B.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暴露在空气中,甲组灭菌,乙组没有灭菌,放置环境不同,因此有两个变量.
C.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实验前对照组与实验组所处的条件完全相同(都进行灭菌处理);而实验后,除单一变量(接种与不接种)即有无细菌外,对照组与实验组又处于相同的条件下(无菌的条件).
   所以只有C方案排除了所有影响实验的干扰.因此,与A方案和B方案比较,C方案的实验结果更能说明问题,故选C.
(5)结果分析:
①A组和B组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潮湿(水分),因此A组和B组相比,可以说明:鼠妇相对喜欢潮湿(透明)环境.
②B组和D组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照,因此B组和D组相比,可以说明:鼠妇相对喜欢(潮湿)阴暗环境.
③B组和C组不能相比的原因是有两个变量水分和光照.
④一次实验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计算多次实验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确保实验严密准确.所以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上述实验数据还应该取平均值.
⑤该探究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鼠妇喜欢潮湿阴暗的生活环境.
故答案为:(1)A;
(2)蚯蚓因为土壤中缺少空气(氧气)而爬到地面上来;
(3)C;
(5)①潮湿(透明);
②(潮湿)阴暗;
③有两个变量;
④取平均值;
⑤鼠妇喜欢潮湿阴暗的生活环境.
点评: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说明常用来繁殖柳树的方法是(  )
A、有性繁殖B、扦插
C、组织培养D、嫁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决定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遗传物质
B、环境因素
C、体内的激素
D、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兴趣小组做“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时,设计了如下两组实验(①和②是试管编号)其中有两处不合理的地方,下列的更改正确的是(  )
编号加入物质控制条件检验方法
1淀粉液+2ml唾液充分搅拌:100℃水溶10分钟     加2滴碘液
2淀粉液+1ml清水充分搅拌:100℃水溶10分钟加2滴碘液
A、②号清水的量改为2ml
B、100℃水溶改为37℃水溶
C、碘液改为双缩腺试剂
D、①号的10分钟改为1分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面是观察叶片结构实验的几个方法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
①将新鲜的叶片平放在载玻片上  ②横向迅速切割叶片  ③右手捏紧并排的双面刀片
④选用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  ⑤把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清水的培养皿中.
A、①③②⑤④
B、①⑤④③②
C、①③②④⑤
D、⑤④③②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生物小组到架旗山调查生物种类的一般步骤(  )
①制定合理的方案②做好记录③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对象④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
C、④①③②D、①②④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部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是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然保鲜的是
 
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
 
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
 

A.瓶子的大小;B.细菌的有无;C.肉汤的多少
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
 

(3)这个实验证实了细菌
 

A.是自然发生的;B.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是(  ) 
A、细胞分裂B、细胞生长
C、细胞分化D、细胞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我们要积极选择对人类有利的变异,而这种变异对动物本身往往也是有利的.
 
(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