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_____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_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在实验过程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____________,水分是通过叶片上的__________散失的,可以拉动____________由根部运输到茎、叶等部位
(3)要验证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将乙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乙装置必须放在__________环境中,其目的是防止植物进行______________作用,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较长时间后,发现广口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得_______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乙装置放在黑暗中,一昼夜后将燃着的蜡烛放进玻璃罩内,蜡烛立刻________,说明玻璃罩内的_______的浓度降低,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
【答案】让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乙 二氧化碳 蒸腾作用 气孔 水分和无机盐 黑暗(无光) 光合 浑浊 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熄灭 氧气 光照
【解析】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4)甲图中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装置中不含二氧化碳,乙装置中清水不吸收二氧化碳,装置中有二氧化碳,形成一组对照。
(1)实验前应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光照几小时后,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乙装置的叶片,因为乙装置中含有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因此乙装置中的绿色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而甲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被小烧杯里的氢氧化钠吸收了,由于没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甲装置中的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比较甲、乙装置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实验过程中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会凝结在玻璃罩内壁上。植物的蒸腾作用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运输到茎、叶等部位。
(3)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在黑暗环境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要验证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将乙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则应将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中,目的就是防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而影响实验现象的产生,若乙装置中的清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则说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4)氧气有助燃的特性,将乙装置放在黑暗中,一昼夜后将燃着的蜡烛放进玻璃罩,蜡烛立刻熄灭,说明玻璃罩内的氧气的浓度降低;玻璃罩中的氧气被呼吸作用利用了,植物因缺乏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从而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一次施肥过多,会导致植物出现“烧苗”现象,原因是
A. 根细胞吸水过多 B. 根细胞吸收无机盐过少
C. 根细胞吸收无机盐过多 D. 根细胞失水过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不通过动物固有的受精和生殖方式产生后代,而是直接由一个动物细胞,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产生出与亲代一模一样的动物后代,这种技术叫做
A. 克隆 B. 卵式生殖 C. 体外受精 D. 体内受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生物学原理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 向蔬菜大棚中施气肥——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
B. 幼苗带土移栽——保护幼根和根毛
C. 中耕松土——促进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D. 春季早播覆盖地膜——提高地表温度,利于种子萌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在睡眠时,也能拍打蚊子或瘙痒,这说明( )。
A. 人在睡眠时仍存在着与清醒时同样的各种感觉
B. 脊髓也能形成某种感觉
C. 大脑皮层处于睡眠状态时,也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
D. 脊髓能完成某些简单的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若由于意外事故受伤,损伤了动脉要比损伤静脉危险得多,主要因为动脉( )
A. 流动着动脉血
B. 血液含有丰富的养料和氧气
C. 将血液从心脏运往全身,血流速度快
D. 血管厚,损伤后极难修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