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1957年和2009年中国城市前7位主要疾病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该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环境、人口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请分析:
顺位 | 1957年 | 2009年 | ||
死亡原因 | 占死亡总人数的% | 死亡原因 | 占死亡总人数的% | |
1 | 呼吸系病 | 16.86 | 恶性肿瘤 | 27.01 |
2 | 急性传染病 | 7.93 | 心脏病 | 20.77 |
3 | 肺结核 | 7.51 | 脑血管疾病 | 20.36 |
4 | 消化系病 | 7.31 | 呼吸系病 | 10.54 |
5 | 心脏病 | 6.61 | 损伤及中毒 | 5.59 |
6 | 脑溢血 | 5.46 | 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 | 3.28 |
7 | 恶性肿瘤 | 5.17 | 消化系病 | 2.67 |
(1)50年来,占死亡总人数的百分比增长最快的疾病是________。
(2)50年来,肺结核等由________引起的传染病在减少,而心脑血管病等“生活方式病”却在攀升。为远离“生活方式病”你认为要养成哪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写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
(3)艾滋病不在表中,但却是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几乎所有健康人都不具有对该病的免疫力,从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分析,他们属于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7中考生物(人教版)专项训练九(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以下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选项,不正确的是( )
A.各种生物普遍都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要生存下去,就得为了获得食物和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
C.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
D.生物产生的变异一定都有利于适应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1.1.2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生物按形态特征划分的一组是( )
A.牛和草 B.鱼和河水
C.空气和阳光 D.猫头鹰和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植物细胞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下图是成熟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对细胞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①]____________。
(2)水稻苗吸收含硅的无机盐多,而吸收含钙的无机盐少,主要是因为________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3)储存遗传信息的结构是[④]________。
(4)在有氧的情况下,能将有机物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有机物中的能量供细胞利用的结构是[⑥]________。
(5)切洋葱时闻到一种辣味,该物质存在于[⑧]________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植物细胞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时,盖盖玻片时要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再缓缓地放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A.避免盖玻片下产生气泡 B.防止盖玻片破碎
C.不破坏细胞 D.防止载玻片破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7中考生物(人教版)专项训练十(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生活中难免遇到意外情况,学好生物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科学地应对。以下处理措施,错误的是( )
A.骨折时要用夹板固定,夹板长度应长过骨折部位上下两端的关节
B.不慎烧伤需要进行皮肤移植时,用自身皮肤能有效避免排异反应
C.用指压止血法救治较大动脉出血的伤员时,应压迫伤口的远心端
D.发现有人煤气中毒,立即打开门窗,将其移到通风处,拨打“120 ”后进行人工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7中考生物(人教版)专项训练十(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应用实例与必须采用的生物技术,搭配错误的是( )
应用实例 | 生物技术 | |
A | 培养无病毒植株 | 组织培养 |
B | 制作酸奶 | 发酵技术 |
C | 培育能产生人生长激素的大肠杆菌 | 基因工程 |
D | “试管婴儿”的诞生 | 克隆技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植物.如图是常见的几种植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属于种子植物的是 ,可以用孢子繁殖后代的植物是 。
(2)A和E两类植物的主要区别是 。
(3)C适宜生活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属于动物社群行为的是( )
A.母鸡带领小鸡觅食 B.山洞里居住着一群蝙蝠
C.蜂王依靠工蜂喂养 D.草原上共同生活着大量食草动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