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认真阅读材料一二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1~3月,广东省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1635例,手足口病备受关注,主要病因是“肠病毒”感染,手足口的病死率比较高,严重威胁儿童的身体健康。
卫生部对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非常重视,组织专家多次到高发区进行技术监督和检查,卫生部还多次进行了培训,并采取以下的措施:
A.要对重症病例及时救治;
B.切实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以早期识别和发现重症病人;
C.切实地将重症病人按照“四集中”的原则,即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把重症患者收治到有实力的综合医院进行集中救治;
D.在全国开展的卫生整顿活动。
材料二:“不打农药可抗虫,少吃化肥也长壮,仅用雨水照样活”的“绿色超级稻”你听说过吗?
作为全球水稻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是世界上使用农药和化肥最多的国家,而水稻用水占了全国总耗水量的一半以上。残留的农药最终进入人们的餐桌;长期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耗水量不断增加等,使农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中国科学家启动了“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水稻基因数据库。科学家们研究每个基因的作用,进而培育出高产抗病的“超级水稻”。2008年,上海科学家培育出的节水抗旱的“绿色超级稻”已经在全国一些地区推广种植。
(1)根据材料一,回答以下问题:
①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________,它是一种没有________的生物。
②你认为该病毒的易感人群为________;从传染病预防的措施的角度看,资料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____________;“在全国开展的卫生整治活动”这一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回答以下问题:
①作为餐桌上的主食,大米的营养储存于水稻种子结构的________中;水稻种子萌发,除外界环境条件外,需要的自身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施用化肥能提高水稻产量,因为化肥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科学家利用水稻基因数据库培育多品种水稻,实际上这是________多样性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④你认为,“绿色超级稻”的推广种植,对环境保护有什么积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2届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生物信息卷一 (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认真阅读材料一二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1~3月,广东省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1635例,手足口病备受关注,主要病因是“肠病毒”感染,手足口的病死率比较高,严重威胁儿童的身体健康。
卫生部对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非常重视,组织专家多次到高发区进行技术监督和检查,卫生部还多次进行了培训,并采取以下的措施:
A.要对重症病例及时救治; |
B.切实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以早期识别和发现重症病人; |
C.切实地将重症病人按照“四集中”的原则,即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把重症患者收治到有实力的综合医院进行集中救治; |
D.在全国开展的卫生整顿活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广东省毕业生学业考试生物信息卷一(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认真阅读材料一二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1~3月,广东省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1635例,手足口病备受关注,主要病因是“肠病毒”感染,手足口的病死率比较高,严重威胁儿童的身体健康。
卫生部对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非常重视,组织专家多次到高发区进行技术监督和检查,卫生部还多次进行了培训,并采取以下的措施:
A.要对重症病例及时救治;
B.切实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以早期识别和发现重症病人;
C.切实地将重症病人按照“四集中”的原则,即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把重症患者收治到有实力的综合医院进行集中救治;
D.在全国开展的卫生整顿活动。
材料二:“不打农药可抗虫,少吃化肥也长壮,仅用雨水照样活”的“绿色超级稻”你听说过吗?
作为全球水稻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是世界上使用农药和化肥最多的国家,而水稻用水占了全国总耗水量的一半以上。残留的农药最终进入人们的餐桌;长期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耗水量不断增加等,使农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中国科学家启动了“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水稻基因数据库。科学家们研究每个基因的作用,进而培育出高产抗病的“超级水稻”。2008年,上海科学家培育出的节水抗旱的“绿色超级稻”已经在全国一些地区推广种植。
(1)根据材料一,回答以下问题:
①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________,它是一种没有________的生物。
②你认为该病毒的易感人群为________;从传染病预防的措施的角度看,资料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____________;“在全国开展的卫生整治活动”这一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回答以下问题:
①作为餐桌上的主食,大米的营养储存于水稻种子结构的________中;水稻种子萌发,除外界环境条件外,需要的自身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施用化肥能提高水稻产量,因为化肥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科学家利用水稻基因数据库培育多品种水稻,实际上这是________多样性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④你认为,“绿色超级稻”的推广种植,对环境保护有什么积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认真阅读材料一二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2年1~3月,广东省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1635例,手足口病备受关注,主要病因是“肠病毒”感染,手足口的病死率比较高,严重威胁儿童的身体健康。
卫生部对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非常重视,组织专家多次到高发区进行技术监督和检查,卫生部还多次进行了培训,并采取以下的措施:A.要对重症病例及时救治;B.切实做到“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以早期识别和发现重症病人;C.切实地将重症病人按照“四集中”的原则,即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把重症患者收治到有实力的综合医院进行集中救治;D.在全国开展的卫生整顿活动。材料二:“不打农药可抗虫,少吃化肥也长壮,仅用雨水照样活”的“绿色超级稻”你听说过吗?
作为全球水稻的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是世界上使用农药和化肥最多的国家,而水稻用水占了全国总耗水量的一半以上。残留的农药最终进入人们的餐桌;长期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耗水量不断增加等,使农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中国科学家启动了“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计划”,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水稻基因数据库。科学家们研究每个基因的作用,进而培育出高产抗病的“超级水稻”。2008年,上海科学家培育出的节水抗旱的“绿色超级稻”已经在全国一些地区推广种植。
(1)根据材料一,回答以下问题:
①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________,它是一种没有________的生物。
②你认为该病毒的易感人群为________;从传染病预防的措施的角度看,资料中属于控制传染源的是____________;“在全国开展的卫生整治活动”这一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回答以下问题:
①作为餐桌上的主食,大米的营养储存于水稻种子结构的________中;水稻种子萌发,除外界环境条件外,需要的自身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施用化肥能提高水稻产量,因为化肥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科学家利用水稻基因数据库培育多品种水稻,实际上这是________多样性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④你认为,“绿色超级稻”的推广种植,对环境保护有什么积极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