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为了探究某种细菌的分解作用,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将甲乙两组落叶分别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该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请你帮助他们一起分析此探究实验:
(1)实验前,必须先将同一种(填“同一种”或“不同种”)树的落叶分成等量的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2)该实验的实验组是乙;对照组是甲.
(3)实验结果预测:经过一段时间后,乙组的树叶有腐烂现象.说明该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

分析 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科学探究常常需要进行对照实验,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之外,其他因素有相同.

解答 解:(1)因为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甲乙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
(2)该实验的变量是细菌,对照组是甲,实验组是乙,说明该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
(3)实验结果预测:经过一段时间后,乙组的树叶有腐烂现象,甲组的树叶没有腐烂现象,说明该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
故答案为:
(1)同一种
(2)乙;甲
(3)乙

点评 解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识图作答:2017年5月14日至15日,中国在北京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中国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美丽的丝绸是以“蚕宝宝”吐出的细丝为原料织成的,请观察图中家蚕发育过程不同时期的四幅图片,并回答问题:
(1)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家蚕的发育顺序C→B→A→D.
(2)与蝗虫相比,家蚕的发育过程多了[A]蛹期,家蚕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家蚕的发育是完全变态发育.
(3)若要保证蚕茧高产,应在家蚕发育的[B]幼虫期满足食物供应.
(4)A图显示家蚕正在“作茧自缚”,这是一种由家蚕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诗句.诗中蚕的“死”是指家蚕哪个发育时期的结束?幼虫.这句诗描述的生物学现象具有科学吗?不科学.你能否试着改变其中的两个字,使之符合家蚕的生长规律:到死→化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图中序号④是气管.
(2)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
(3)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之后,血液由原来的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把培植在培养基内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四个暗箱中一段时间,其中丙暗箱在侧面开孔,使光线能射入,则

(1)选择乙丙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茎的生长和光的关系.
(2)选择甲乙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茎和根的生长与重力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一对夫妇打算生二胎,若他们已经有一个女儿,则第二胎生儿子的概率是(  )
A.$\frac{1}{2}$B.$\frac{1}{3}$C.$\frac{1}{4}$D.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关于人的发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受精卵是人个体发育的起点
B.身高、体重显著增加是青春期最突出的特征
C.女性输卵管结扎后不再产生卵细胞
D.男生进入青春期的年龄一般比女孩早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  如图为草履虫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内填数字).
(1)“观察草履虫”的实验中,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草履虫的整个身体只有一个细胞,属于单细胞生物.草履虫的细胞结构和其他动物细胞基本相同,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主要结构.
(2)草履虫依靠[1]纤毛运动,通过[3]表膜进行呼吸,食物残渣从[6]胞肛排出.
(3)如果草履虫取食了水中的浮游植物,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它的结构中呈绿色的部位是[5]食物泡.
(4)观察草履虫的运动时,需要在载玻片上的培养液中放几丝棉花纤维,其目的是:限制草履虫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某同学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设置了如下实验:
Ⅰ、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C块不做处理.
Ⅱ、取3克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为①、②、③号,然后做如下处理:将A馒头碎屑放入①号试管,注入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将B馒头碎屑放入②试管中,注入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将C馒头块放入③号试管中,注入2毫升唾液,不搅拌.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到37℃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这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1)该同学将A块和B块馒头用刀细细地切碎,目的是为了模拟咀嚼作用.
(2)10分钟后,滴加碘液,①号试管不变蓝,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已经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消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