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中国酿酒历史悠久.从禹时算起,酒在中华已有五六千余年的历史,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同步.我国古籍中有很多关于酒的记载,从《诗经》到《红楼梦》,三千余年的文学和历史著作中,几乎都离不开酒.酿酒是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将糖类分解为酒精与水和二氧化碳.一个酵母菌分裂形成二个菌体,叫做繁殖一代.酵母菌可以在适宜的境中快速的繁殖.
(1)啤酒的酿制过程中先把原料放入沸水中混合,目的是高温灭菌;等到充分冷却后在加入酵母菌,目的是让酵母菌无氧呼吸
(2)啤酒发酵过程中,总是先来“水”,后来“酒”,其原因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分解糖类,产生水,后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若发现酿酒过程中装置内温度有所上升,这是由于微生物呼吸产生的能量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释放的缘故.
(3 )经检测酵母菌消耗的糖中,98.5%形成了酒精和其他发酵产物,其余1.5%则用于自身的生长和繁殖.
(4)酒的风味主要取决于所采用的酵母菌株.某酒厂的菌株已使用了30多年,繁殖了 3000余代,但酒的风味却不减当年,其主要原因是生物都具有遗传物质稳定的特性.
(5)当发酵一段时间以后,发酵罐内的溶液密度逐渐减小,其原因是发酵时糖被消耗,产生酒精和CO2,酒精溶液的密度比糖水低.
(6)如果在培养液中放入100个大肠杆菌,并给以优越的营养条件,需经8代即可繁殖到12800个菌体.

分析 发酵原理是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即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酒精等.利用酵母菌酿酒时,需要先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然后隔绝空气.

解答 解:(1)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制作啤酒时先把原料放入沸水中混合,目的是高温灭菌,杀死其中原有的细菌和真菌,避免影响酒的质量.等到充分冷却后在加入酵母菌,目的是让酵母菌无氧呼吸.
(2)酿酒过程中总是先来“水”后出酒,原因是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分解糖类,产生水,后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由于微生物呼吸产生的能量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释放,因此该过程中装置内温度有所上升.
(3)经检测酵母菌消耗的糖中,98.5%形成了酒精和其他发酵产物,其余1.5%则用于自身的生长和繁殖.
(4)啤酒的风味主要取决于采用过的酵母菌菌株,某酒厂的菌株使用了30多年,繁殖了3000余代,风味不减当年,其主要原因是酵母菌进行无性繁殖,其遗传物质能保持稳定.
(5)随着发酵的进行,葡萄糖逐渐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发酵的产物酒精比葡萄糖的分子量小,所以随着发酵程度的加深,液体密度会逐渐变低.
(6)细菌增殖的方式是二分裂,设细菌繁殖的代数为n,则100×2n=12800个,计算可知n=8,如果在培养液中放入100个大肠杆菌,并给以优越的营养条件,需经8代即可繁殖到12800个菌体
故答案为:(1)高温灭菌;让酵母菌好无氧呼吸;
(2)酵母菌先进行有氧呼吸分解糖类,产生水,后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微生物呼吸产生的能量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释放;
(3)自身的生长和繁殖;
(4)遗传物质稳定;
(5)发酵时糖被消耗,产生酒精和CO2,酒精溶液的密度比糖水低;
(6)8

点评 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以及药品的生产中的作用的知识在考试中经常考到,注意掌握,最好能应用于我们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蜻蜓点水B.大雁南飞C.鹦鹉学舌D.作茧自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阿斯匹林的主要成分是乙酰水杨酸(化学式为C9H8O4),具有抑制血小板发挥作用的功能,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之一.
(1)乙酰水杨酸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8.
(2)乙酰水杨酸具有酸性,若在其无色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溶液呈红色.
(3)人体内的血小板有何作用?加速血液凝固.
(4)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其中体循环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某校学生在对校园动物进行调查时,发现了以下几种动物,他们把这些动物分为甲类和乙类(如图所示),同学们的分类依据是(  )
A.体内是否有脊柱B.体温是否恒定C.生活环境D.是否对人类有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血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态的“晴雨表”,通过对血液成分的分析,可以了解身体的许多生理状况,所以体检时常需抽血化验.
(1)抽血前,在受试者的手臂穿刺部位以上约6厘米处系上止血带,然后要求受试者紧握和放松拳头几次,使血管变粗、隆起.由此可知抽取血液的血管是静脉.
(2)抽血后,用脱脂棉球按住穿刺点,伤口很快就可止血.在此过程中,血液中血小板的起着重要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甲、乙、丙、丁、戊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图中A、B两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番茄果肉细胞,要将图A转换为图B,所列的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应是(  )
甲:转动粗准焦螺旋
乙:转动细准焦螺旋
丙:调节光圈
丁:转动转换器
戊:移动装片.
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C.戊丁丙乙D.戊丁甲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是某种植物根尖模式图.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A.①成熟区B.②伸长区C.③分生区D.④根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物质,①、②表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物质A是二氧化碳,物质B进入乙细胞后的作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从而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食物中含有的六类营养成分中,需要经过过程①才能进行过程②的有机物是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过程②主要发生在消化道的小肠部位.
(3)图中甲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当其数目偏少时,会引起心慌、气短、脸色苍白等症状,医生建议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进行治疗.
(4)血液流经肺泡后,血液性质的变化是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血液能按一定方向流动而不会倒流,原因是在循环系统中有动脉瓣、静脉瓣和房室瓣(缺一不可)(或瓣膜).
(5)若C物质是葡萄糖,人在饭后或大量食用食糖后,血液中物质C的浓度会暂时升高,但在胰岛分泌的某种物质作用下,其浓度又会逐渐恢复正常.
(6)乙细胞代谢产生的含氮废物主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生理过程产生尿液排出体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将下列食品与合适的保存方法用线连接起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