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为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等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人体的几个系统,数字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A为_________系统.在A系统内,完成①生理过程的器官是_________.
(2)B为____系统.经过④与⑤生理过程,血液成分的主要变化是____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3)C为_________系统.完成⑥与⑦生理过程的血管是_________.
(4)D为____系统.在D系统内,血液流经肾脏时主要通过____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新收作用形成尿液,进而将尿液贮存在______中,然后经尿道排出.
(5)人体代谢废物的排泄途经有⑨___和______(填标号)生理过程.
【答案】消化 小肠 呼吸 氧气 血液循环 毛细血管 泌尿 肾小球 膀胱 ③ ⑩
【解析】
图示中,A、B、C、D分别表示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②、④、⑥表示氧气;③、⑤、⑦表示二氧化碳;①表示吸收、⑧表示排遗、③、⑨、⑩表示排泄等人体的生理过程,据此解答。
(1)通过识图分析可知:A为消化系统,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必须经过消化吸收过程,变成溶于水的物质才能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人体完成消化和吸收功能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因此完成图中①营养物质吸收过程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2)B为呼吸系统。过程②③是发生在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叫做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④⑤是发生在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浓度高于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因此肺泡里的氧气向血液里扩散,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向肺泡扩散,这样,经过过程④⑤之后,血液成分的主要变化是氧增多,二氧化碳减少,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3)C为血液循环系统。体内的血管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种类型。其中毛细血管的特点有: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腔最小血管内径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极慢.正是这些特点决定了毛细血管的结构是适于人体内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因此完成⑥与⑦生理过程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4)D为泌尿系统,其主要器官是肾脏,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进而将尿液贮存在膀胱中,然后经尿道排出。
(5)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故图示中⑨、⑩、③分别表示了人体的三条排泄途径。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是某学生制作并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相关图片,图甲是操作步骤,图乙是根据观察绘制的细胞模式图,图丙是显微镜构造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甲中正确操作步骤是abdc
B. 图乙中染色最深的是②,它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C. 观察时,为了使物像更清晰,应调节图丙中②粗准焦螺旋
D. 发现一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要将物像移到野中央,应该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提高农业生产力是实现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请回答下列与农业生产有关的问题:
(1)大多数农作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开花,通过传粉、___________,结出果实和种子。传粉有 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 两种方式。
(2)花的雌蕊里有子房,子房最终发育成_______。子房里的________发育成种子。
(3)农作物的种子都有种皮和__________,蚕豆种子贮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4)植物的茎、叶、花都是由芽发育而来的。观察叶芽结构,可以发现叶芽是未发育的枝条,主干上的枝条是由叶芽发育来的。叶芽发育成枝条的过程是:芽轴逐渐伸长,发育成_______,叶原基发育成幼叶,幼叶发育成叶,芽原基发育成__________。
(5)人们利用生物技术将某种植物的叶片培育成完整植物体的过程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根据“观察草履虫”的实验回答问题。
(1)在观察草履虫时,应从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培养液,放在载玻片上,先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然后盖上盖玻片,在________倍镜下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
(2)要使观察到的草履虫更加清晰,应调节_______准焦螺旋。
(3)当镜下观察到的草履虫向视野的右上方运动时,应将玻片向________移动,才能使其位于视野中央。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