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根据“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能产生颜色反应,以显示细胞中某些有机化合物的存在.
(2)鉴定成熟果肉细胞内存在还原性糖所用的试剂是斐林试剂;在鉴定大豆细胞中存在的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试剂.
(3)鉴定花生仁子叶细胞中存在脂肪所用的试剂是苏丹Ⅲ(或苏丹Ⅳ)溶液,染色后还要使用50%的酒精溶液处理,其目的是洗去浮色,使用酒精而不用蒸馏水的原因是染液易溶于酒精,镜检时,可看到细胞中的脂肪颗粒被染成色.

(4)有人做了如下实验:
根据下列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①等量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分别加入等量班氏试剂,用小火加热 2~3min 后,两者颜色反应不同.这表明班氏试剂的颜色反应可用于鉴定还原性糖.
②蔗糖液经稀盐酸处理后,与班氏试剂呈橙色反应,这个事实说明蔗糖在稀盐酸的作用下可分解产生还原性糖.

分析 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解答 解:(1)通过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能产生颜色反应,以显示细胞中某些有机化合物的存在.
(2)鉴定成熟果肉细胞内存在还原性糖所用的试剂是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在鉴定大豆细胞中存在的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试剂,能产生紫色反应.
(3)鉴定花生仁子叶细胞中存在脂肪所用的试剂是苏丹Ⅲ(或苏丹Ⅳ),由于染液易溶于酒精,所以染色后要使用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中的脂肪颗粒被染成橘黄色(或红色).
(4)由于葡萄糖属于还原性糖,而蔗糖属于非还原性糖,所以等量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分别加入等量班氏试剂,用小火加热2~3min 后,两者颜色反应不同,表明班氏试剂的颜色反应可用于鉴定葡萄糖等还原性糖.由于蔗糖液经稀盐酸处理后,与班氏试剂呈橙色反应,说明蔗糖在稀盐酸的作用下可分解产生了还原性糖.
故答案为:(1)颜色
(2)斐林;双缩脲
(3)苏丹Ⅲ(或苏丹Ⅳ);洗去浮色;染液易溶于酒精;橘黄色(或红色)
(4)①还原性糖
②蔗糖在稀盐酸的作用下可分解产生还原性糖

点评 本题考查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等物质鉴定所用的试剂及对应的颜色变化,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基础性强,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触摸蚯蚓体壁,感觉体表湿润,触摸蚯蚓腹面处,感觉腹面粗糙;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其腹部有许多小突起,这就是刚毛;蚯蚓在粗糙的纸上比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运动得快,原因是纸粗糙,摩擦力大,有利于刚毛的支撑和固定,在实验过程中,要使蚯蚓的体壁始终湿润,为什么?保持体表湿润,有利于蚯蚓的呼吸,防止其窒息死亡.对于实验后的蚯蚓,应当如何处理?将蚯蚓放回大自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昆虫的发育过程与家蚕相似的是(  )
①蝴蝶   ②螳螂    ③蝇       ④蟋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家住农村的同学偶尔会发现两只狗为了争夺一块肉不断相互撕咬着,请问这是同种生物之间的什么关系(  )
A.合作关系B.捕食关系C.竞争关系D.寄生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美国学者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首先把水加入B中,抽出空气,在A内加入某些气体成分,然后把B内的水煮沸产生水蒸气,钨电极连续火花放电一周.分析回答:
(1)这一实验是由米勒设计的.
(2)在A内加入的气体成分可能是氢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有氧气.
(3)火花放电模拟的是原始地球条件下的雷电,主要为该实验提供能量.
(4)B装置模拟原始海洋.
(5)从C处取得样品中沉淀物中检验,发现有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
(6)这个实验说明,在生命起源中从无机物到有机小分子物质的化学进化过程是完全可能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有同学提出,蚂蚁不会发声,它们靠什么传递信息呢?于是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请予以完善.
(1)实验方法与步骤:
①准备实验用的蚂蚁:捕获的蚂蚁应来自一个蚂蚁洞,同时将这些受惊的蚂蚁饲养一段时间.
②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清水的容器内,创建三个小岛A、B、C,小岛间用两根小木条连接起来(如图),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小岛.
③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上不放食物,观察蚂蚁的行为.
④一段时间后将连接B、C岛之间的“桥”和A、B岛对换,观察蚂蚁的行为有什么变化.
⑤在蚂蚁爬过的“桥”上,喷一些有气味的物质(如香水)观察蚂蚁的行为表现.
(2)实验结果:
步骤③:蚂蚁会沿着B、C岛之间的“桥”到达C岛,获取食物.
步骤④:蚂蚁会沿着对换后的“桥”行走到达A岛.
步骤⑤:蚂蚁的行动不能顺利找到食物.
(3)实验结论:蚂蚁依靠气味进行通讯.
(4)实验拓展:请就该实验再提出一个具有探究意义的其他问题.蚂蚁爱吃什么样的食物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图表示人体肾脏的部分微细结构,请据图回答:
(1)图中数码[3]、[4]、[5]组成的结构叫肾单位.
(2)原尿形成的部位是[3]肾小球.
(3)[4]中的液体含有大量的水、无机盐、葡萄糖等,而当流到[6]处则不含有葡萄糖,水和无机盐也少多了,这是通过[肾小管的重吸收]的作用实现的.葡萄糖经过该结构,最多需要通过4层细胞膜.
(4)[3]与[4]中的液体相比,后者不含大分子蛋白质.这是通过[3]肾小球的滤过的作用实现的.
(5)[1]与[7]相比,尿素等含氮废物减少了.
(6)若尿液中发现葡萄糖,则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是[5]肾小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菜粉蝶的发育是完全变态,对蔬菜危害十分严重,其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  )
A.卵期B.幼虫期C.蛹期D.成虫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小刚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他喂养的小鸡会把地上的砂粒吃进肚里,他很好奇,于是,他继续观察小鸡进食,结果令他兴奋不已,小鸡并非不小心误食了地上的砂粒,而是有意吞食小的、较圆的砂粒.小刚查找了有关介绍鸟类的书籍,了解到鸟类没有牙齿,而消化道上有一个特殊的结构--砂囊,该结构的壁上有一层角质膜,鸟类吞进的许多砂粒都成装在砂囊内.而且,鸟类消化道的直肠很短.
(1)鸟类虽然没有牙齿,但是鸟类可以通过消化道上的肌胃磨碎食物,便于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具体来说,食物是被砂囊中的砂粒磨碎的,所需的动力来自肌肉的收缩.砂囊肌肉内壁上的角质膜的作用是防止砂粒磨损肌肉.若砂囊内的砂粒数量不够时,鸟类又会吃砂粒.所以,小刚发现的这种现象对鸟类来说有利的.
(2)小刚通过查找资料发现鸟类直肠的特点是很短,这有利于及时排出粪便,适于鸟类的飞行生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