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人们常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说明眼和耳是人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的眼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原因是睫状体能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2)学生能听到上课或下课的铃声,是因为声波引起鼓膜的振动,刺激了耳蜗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并最终在大脑皮层产生了听觉.
(3)若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玩手机或上网,很容易造成近视.如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甲和丙.

(4)在耳的结构中,与产生听觉无关,但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的结构是前庭和半规管.
(5)做眼保健操和课间休息时闭目或远眺,是预防近视的有效措施,请你写出一条保护听力的做法合理即可.(如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不要用尖锐的器具掏耳,以免截伤外耳道和鼓膜等).

分析 眼的主要部分是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构成.眼球的结构如图:

耳的结构如图:

据此解答.

解答 解:(1)眼球分为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分为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包括角膜和巩膜,角膜无色透明便于光线通过,巩膜是一层结缔组织膜,具有保护内部结构的作用;中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虹膜内有色素,眼球的颜色就是由它来决定的,睫状体内有平滑肌,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内膜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可以产生神经冲动,属于视觉感受器.所以对于正常人来说,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被看清,主要是因为晶状体的曲度可以通过睫状体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
(2)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3)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双凸透镜状)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眼球壁的最内层)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近视眼的成因图:,近视眼的矫正图:
(4)半规管和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前者引起旋转感觉,后者引起位置感觉和变速感觉.前庭及半规管过敏的人,会在直线变速及旋转变速运动时,传入冲动引起中枢有关部位过强的反应,导致头晕、恶心、呕吐、出汗等,这就是通常说的晕车、晕船.
(5)保护耳朵关键在于保护耳朵的鼓膜;不让污水进入,遇到巨大声响时张口,或闭嘴堵耳;不要用尖锐的器具掏耳,以免截伤外耳道和鼓膜等.
故答案为:(1)晶状体;
(2)耳蜗;
(3)甲和丙;
(4)前庭和半规管;
(5)合理即可.(如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张口,或闭嘴堵耳;不要用尖锐的器具掏耳,以免截伤外耳道和鼓膜等)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眼球的结构和耳的结构,及近视眼的原因预防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一个体重70千克的人,如果把他全身中的某种管道结构相互连接后可以绕地球两周半,这种结构应该是(  )
A.动脉B.静脉C.神经D.毛细血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判断题

12.人体缺碘时,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在“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实验中,将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小纸片各100张撒在蓝色的布上,小组同学每次随机拣拾一张看到的小纸片,一段时间后停止,统计布上剩余各色小纸片的数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这个模拟实验中,某种颜色的布相当于生物的“生活环境”,同学模拟的是“捕食者”,小纸片是“猎物”
B.经过“捕食者”几次捕食后,剩下的小纸片的颜色绝大部分是蓝色
C.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想死的动物不易被发现,对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十分有利
D.如果背景换成红色布,那么经过“捕食者”几次捕食后,剩下的各色小纸片数会基本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对如图两幅曲线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若图甲中曲线表示南瓜雌花中子房发育随时间的变化,子房体积出现bc段变化可能是没有完成传粉受精
B.若图甲曲线表示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容积的变化,BC段肋间肌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C.若图乙中y表示正常人肾单位中葡萄糖含量的变化,则AB段表示肾小管
D.若图乙中y表示消化道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则AB段表示小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病毒的长度计量单位是纳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同学为了探究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设计了如图的实验.
(1)从图中可以看到的实验结果是:两周后,A瓶中的幼苗生长健壮,B瓶中的幼苗生长瘦弱.此实验说明植物生活不仅需要水,还需要无机盐.
(2)甲装置的植物生长一段时间后,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说明植物缺乏含磷无机盐,该同学针对植物病情,及时配制了培养液换掉了土壤浸出液,但出现了“烧苗”,请分析烧苗的原因是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烧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一个生态系统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丁
B.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C.如果此生态系统被杀虫剂污染,积累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丁
D.甲、乙、丙、丁、分解者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人们通常所说的生长发育是指(  )
A.从婴儿的出生到成年人B.从婴儿出生到死亡
C.从受精卵到成熟的胎儿D.从受精卵到婴儿出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