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解答 解:(1)实验初,铃声与食物本身毫无联系,这时的铃声对狗的唾液分泌属于无关刺激.材料中狗吃到食物后出现分泌唾液的活动,这是狗生来就会的,不学而能的,属于非条件反射.
(2)反复经过后,狗对铃声已经建立起唾液分泌的反射.这一反射是通过训练形成的,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因此叫条件反射.
(3)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使小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的过程是:每次喂狗以前先摇一次铃,如此重复多次.过一段时间,只要一摇铃,即使不喂食物,狗也会分泌大量的唾液,这样就建立了“铃声--唾液分泌”条件反射.因此,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它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4)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是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
故答案为:(1)无关刺激;
(2)条件反射;大脑皮层;
(3)大脑能够建立条件反射;
(4)非条件反射
点评 知道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由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提出 问题 | 馒头的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
作出 假设 | 馒头的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
制定并 实施 计划 | 1.实验中模拟牙齿咀嚼的方法是馒头碎屑;模拟舌的搅拌的方法是用玻璃棒搅拌. 2.实验中取唾液的方法是把一次性杯子放在舌头底下,一段时间后,就会有唾液流下来 3.实验中将三只试管放在37℃温水中的原因是37℃接近人体体温,酶的活性最强 |
实验 现象 | 加入馒头碎屑,注入2mL唾液的(1)号试管的现象是不变蓝,原因是1号试管中含有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 加入馒头碎屑,注入2mL清水的(2)号试管的现象是变蓝,原因是2号试管中没有唾液,淀粉无变化,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 加入馒头,注入2mL唾液的(3)号试管的现象是变蓝,原因是3号试管中虽然加入了唾液,但是由于馒头没有被切碎,也没有和唾液充分搅拌,减少了馒头中淀粉与唾液的接触面积,因此馒头块中的淀粉没有完全被消化,滴加碘液后仍然变蓝色 |
得出 结论 | 馒头的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盆中装无机盐和水,放在黑暗处 | B. | 盆中只装水,放在黑暗处 | ||
C. | 盆中只装无机盐,放在阳光下 | D. | 盆中只装水,放在阳光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