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2.为了研究生命能否自然发生的问题,19世纪60年代,法国学者巴斯德进行了著名的鹅颈瓶试验:

(1)鹅颈烧瓶放入培养液后要进行灭菌的目的是高温灭菌,使瓶内没有生命存在.
(2)第一步实验的说明了非生命的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
(3)第二步的实验说明了微生物不是从肉汤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
(4)实验的变量是B
A.瓶的大小    B.细菌的有无  C.肉汤的多少     D.瓶颈的弯直
(5)巴斯德的鹅颈烧瓶试验是否经过重复多次才能得出结论?A
A.是   B、不是
(6)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方法是A
A.巴氏消毒法   B.腌制法    C.脱水法    D.冷藏法.

分析 自然发生说是19世纪前广泛流行的理论.这种学说认为,生命是从非生命物质自然发生的.如:我国古代提出的“腐草化为萤”、海尔蒙特的“谷粒和破旧的衣衫滋生老鼠”实验、牛顿的“变弱的彗星尾巴变成植物”理论都曾作为自然发生论的依据.
19世纪时,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证明微生物只能来自微生物,而不能凭空产生.他做的一个最令人信服、然而却是十分简单的实验就是“鹅颈瓶实验”.

如图是巴斯德设计的鹅颈瓶实验的装置图,巴斯德将瓶中液体煮沸,使液体中的微生物全被杀死,他将营养液(如肉汤)装入带有弯曲细管的瓶中,弯管是开口的,空气可无阻地进入瓶中,而空气中的微生物则被弯曲的颈阻挡而沉积于弯管底部,不能进入瓶中,结果瓶中不发生微生物.此时如将曲颈管打断,使外界空气不经“沉淀处理”而直接进入营养液中,不久营养液中就出现微生物了,可见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这一观点称为“生生论”. 推翻了自然发生论.

解答 解:(1)鹅颈烧瓶放入培养液后要进行灭菌的目的是高温灭菌,使瓶内没有生命存在.
(2)第一步实验的说明了非生命的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
(3)第二步的实验说明了微生物不是从肉汤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
(4)曲颈瓶中无微生物,将曲颈管打断内有微生物,因此变量是细菌等微生物的有无.故选B.
(5)巴斯德的鹅颈烧瓶试验要经过重复多次才能得出结论,一次误差太大.故选:A.
(6)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方法,也叫巴氏消毒法.故选A.
故答案为:(1)高温灭菌,使瓶内没有生命存在.
(2)非生命的物质绝对不能随时自发地产生新生命.
(3)微生物不是从肉汤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
(4)B
(5)A
(6)A

点评 巴斯德实验的内容是考试的重点内容,要好好掌握,多搜集相关的资料,了解巴斯德实验的内容以及结论等知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广州市规划到2020年左右,单位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23%.下列不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
A.屋顶绿化B.植树造林C.废气排放D.园林建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据报道,烟草中含有的物质至少有43种存在严重的致癌作用,二手烟已成为儿童多种恶性肿瘤发病的罪魁祸首.下列关于吸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长期吸烟肺癌发病率高B.吸烟会对多种器官产生严重危害
C.吸烟提“醒”,应该吸烟D.吸烟害人害己,不应吸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图为人体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⑦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血管类型.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食物中的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在消化道内经过①过程后最终被分解成氨基酸.
(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它们都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3)A系统中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4)图中能表示排泄途径的是③⑤⑥(填写图中序号).Ⅰ与Ⅱ的血液成分相比明显减少的是氧气、尿素、尿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小波同学制作并观察了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据右图分析说法错误的是(  )
A.图甲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没有让其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
B.图乙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口腔上皮细胞结构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图丙中①与②放大倍数的乘积
D.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图丙中的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柴静制作的雾霾纪录片《穹顶之下》开始在朋友圈流传,不到一天时间,该调查视频点击率已经突破3100万次,几天后的点击率已超过数亿.视频能引起数亿人的关注,是由于穹顶之下,我们同呼吸共命运,任何人都无法选择我们吸入的空气.下面图示表示相关的一部分生理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专家指出:PM2.5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危害最大.由于颗粒物微小,人体吸气时,PM2.5不易被鼻等器官阻挡,可直接通过
呼吸道进入肺泡,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等疾病;有毒微粒最早到达心脏的那个腔有毒微粒最早到达心脏的哪个腔?左心房.
(2)雾霾天气会造成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人们服药量比平时增加.某些药物常装在淀粉制成的胶囊里服用,可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请解释其中的原因胃不能消化淀粉,减少对胃的刺激.
(3)图中生理过程a是吸收,请写出之与此功能相适应的小肠结构特点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4)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气体扩散作用进入血液.
(5)血管e和f内的血液在成分上的区别是e内血液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
(6)医生在检查某人的g时,若发现有较多的蛋白质,发病的原因可能是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加.
(7)鉴于“雾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如何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同学们有何建议?(一条合理建议即可)保护树木,增加绿化、严格汽车排气标准或建立法规,限制吸烟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如图为人体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中C与D之间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房室瓣.
(2)若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C→D→A→B(用图中字母表示).
(3)外界气体进入肺时,膈肌处于收缩或膈顶下降状态.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成分的变化是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4)某肾炎患者检查尿液时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和蛋白质.此人肾脏的肾小球可能发生了病变.
(5)图中肺泡壁、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以及肾小囊壁等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结构特点是与物质交换相适应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各项不属于动脉特征的是(  )
A.血管内具有防护血液倒流的瓣膜B.运血出心脏
C.血流速度快D.管壁厚、弹性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