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是某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使用显微镜观察衣藻,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小红用50×的目镜和10×的物镜进行观察,这时衣藻被放大多少倍?____1是显微镜使用的几个步骤,根据其使用的规范操作,选出正确的一项____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④→③           D.①→③→②→④

2)挑取衣藻制成的玻片标本,称之为________

3)图1中的④操作,要使镜筒缓缓上升,应逆时针转动_____

4)观察时,小红发现盖玻片破碎了,可能是镜筒下降时未从侧面注视_______,重新调整后,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载玻片和转换物镜污点均不动,推测污点应是在___________上面。

5)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衣藻是由单个细胞组成并呈现绿色,呈绿色是因为衣藻细胞内有________。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属于比较低等的植物类群,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藻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角色。地球上约90%的氧气是藻类植物通过_________________制造的。

【答案】500 C 粗准焦螺旋 物镜 目镜 叶绿体 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生产者 光合作用

【解析】

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根据取材的不同分为切片、装片和涂片。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藻类植物无根,茎和叶的分化,

1)显微镜放大的倍数等于物镜放大的倍数乘以目镜放大的倍数,所以小红用50×的目镜和10×的物镜进行观察,这时衣藻被放大倍数=50×10=500倍。显微镜使用步骤是取镜按放,是图②;对光,在视野内见到一个白亮的视野,是图①;放片观察,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④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③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观察临时装片时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规范的操作顺序是②→①→④→③。故选C。

2)根据取材的不同分为切片、装片和涂片。其中从生物体切取的薄片制成的是切片;从生物体撕取、挑取或刮取的材料制成的是装片;由生物体内的液体物质涂抹而制成的是涂片。因此,挑取衣藻制成的玻片标本,称之为装片。

3)调节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时使镜筒的升降幅率较大。因此,图1的步骤④中,要使镜筒缓缓上升,应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

4)当镜筒下降的时候,如果只注视目镜,我们看到不物镜的位置,就容易让物镜压碎了玻片标本,所以在镜筒下降时我们要注视物镜防止其压碎玻片标本。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因此,观察时,小红发现盖玻片破碎了,可能是镜筒下降时未从侧面注视物镜,重新调整后,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载玻片和转换物镜污点均不动,推测污点应是在目镜上面。

5)衣藻属于单细胞的藻类植物,无根、茎和叶的分化,有环状的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衣藻是由单个细胞组成并呈现绿色,呈绿色是因为衣藻细胞内有叶绿体。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含有叶绿素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藻类植物虽然一般个体较小,但分布在地球上广大的水域,总体数量庞大,大气中氧气的90%来自于藻类植物,说明藻类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直接或间接为其它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属于比较低等的植物类群,其理由是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藻类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角色。地球上约90%的氧气是藻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母亲和儿子都是单眼皮,这种现象称为(  )

A. 遗传 B. 性状 C. 相对性状 D. 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命起源和生命进化问题吸引了许多科学家探究的目光。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命进化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已经完全被实验证实

B. 人工选择比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更大

C. 进化总趋势为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D. 胚胎学和解剖学的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证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血管中,血流速度最慢,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是(  )

A. 主动脉 B. 体动脉 C. 静脉 D. 毛细血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消化道中,消化蛋白质和淀粉的起始部位分别是(  )

A. 小肠和口腔 B. 胃和口腔 C. 口腔和胃 D. 口腔和小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指导农业生产,某实验小组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了探究,设计如下装置,分析回答问题:(注: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实验前,将完全相同的三株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___

2)光下几小时后,分别取下甲、乙、丙相同位置、相同大小的一片叶子,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进行____加热(直接/水浴),使叶片中的______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叶片变蓝的是______叶,说明该叶片在光下产生了_____,同时也释放了_____

3)对比分析甲、乙两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是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对比分析甲、丙两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是____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4)受该实验的启发,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促进温室里植物的生长和提高产量,应该提供的条件是向温室中添加____气体并适当增加____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表是某小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设计的两组实验,请回答:

试管

实验材料

滴加液体

水浴温度

水浴时间

鉴定试剂

观察现象

1

馒头碎屑

2ml唾液

37

10分钟

碘液1

B

2

馒头碎屑

A

37

10分钟

碘液1

变蓝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可以在2号试管的A处加入________,作为1号试管的_________实验。

2)填写1号试管的B处现象是________ ,其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__________酶,能促进淀粉分解成 ________

3)如果把1试管放入冰水中10分钟,然后滴加碘液,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变蓝”或“不变蓝”)。

4)图中的______(填“X”或“Y”)曲线能说明馒头(含淀粉)在消化道中发生的变化。

5)肝脏有病的人怕吃油腻的食物,主要是因为肝脏分泌 _______ 不足造成的,从而影响了 _________ 物质的消化。

6)图中_________ 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填写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两足行走可使人类祖先( )

①身体重心下移

②骨盆变长变窄

③下肢骨更粗壮

④脊柱由弓状变为“S”形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