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养蚕织丝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请回答下列问题:
(1)蚕的发育从幼体到成体有较大的变化,称为 发育。
(2)课外养蚕小组的同学发现,黄足蚕结黄茧,白足蚕结白茧.他们选用黄足蚕与白足蚕杂交,后代全是黄足蚕,说明黄足是 性状;如果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用A、a 表示, 则子代蚕的基因组成是 ;若让子代蚕与白足蚕杂交,推测后代黄足蚕和白足蚕的比例是 。
(3)2008 年,我国的桑蚕育种专家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移到桑蚕的体内,培育出能吐绿色荧光蚕丝的新品种.这项现代生物技术称为 。
【答案】
(1)完全变态
(2)显性 Aa 1:1
(3)转基因技术
【解析】
试题分析:
(1)家蚕的生殖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 个时期,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因此,蚕的发育从幼体到成体有较大的变化,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隐性基因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就会表现出隐性性状。黄足蚕与白足蚕杂交,后代全是黄足蚕,说明黄足是显性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隐性基因习惯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对应的显性基因则以相应的大写字母表示;如果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用A、a 表示,则亲代蚕和子代蚕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 和aa、Aa 。若让子代蚕与白足蚕杂交,如图所示,后代黄足蚕和白足蚕的比例是1:1。
因此,课外养蚕小组的同学发现,黄足蚕结黄茧,白足蚕结白茧.他们选用黄足蚕与白足蚕杂交,后代全是黄足蚕,说明黄足是显性性状;如果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用A、a 表示, 则子代蚕的基因组成是Aa;若让子代蚕与白足蚕杂交,推测后代黄足蚕和白足蚕的比例是1:1。
(3)2008 年,我国的桑蚕育种专家将水母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移到桑蚕的体内,培育出能吐绿色荧光蚕丝的新品种,这项现代生物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分析说明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验证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材料和用具:试管、淀粉糊、清水、碘液、温度计、大烧杯、淀粉酶
(1)实验假设:
(2)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实验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分别标注为A和B
②向A、B两支试管分别注入淀粉糊各两毫升
③向A试管内滴加清水,向B试管内滴加淀粉酶
④把A、B两支试管放在37℃的温水中约10min。
⑤向A、B两支试管各滴加碘液后观察。
(3)实验结果分析:B试管内的现象是:________。在A试管滴加2ml清水作为B试管的________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通过对A试管与B试管现象的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曲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是(______)
A.瓶子 B.细菌 C.肉汤
(3)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则是__。
(4)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是否要经过重复多次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地球是生命的起源是( )
A.上帝创造的
B.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演变来的
C.由外层空间掉下来的
D.“腐肉生蛆”是由地球上的物质在较短时间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8分)如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过滤作用发生在__________,过滤的液体进入______中,形成______;重吸收作用发生在_______,重吸收的成分有部分______,大部分______,全部______等。
(2)某人到医院检查尿液时,发现尿液中有红细胞和蛋白质,此人肾脏的______可能发生了病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同学设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第二步,2号试管应滴加_____mL唾液,对照组是____号试管。
(2)2号试管_________,(是否变色)是因为唾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将淀粉分解成了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