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性状表现相同的生物,基因组成也一定相同.×.(判断对错)

分析 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解答 解:当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出显性性状.因此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是两个显性基因、或一个显性基因与一个隐性基因.所以性状表现相同的生物,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如双眼皮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或Aa,某女子双眼皮(人工割的)基因组成是aa.因此题干的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某同学牙龈经常出血,医生诊断为“坏血病”,该同学应该多吃的食物是(  )
A.抗生素B.动物肝脏C.新鲜蔬菜和水果D.标准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一是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家庭头发(卷发、直发)遗传特点调查后,绘制的遗传图谱,请分析回答:

(1)爷爷奶奶都是卷发,而爸爸是直发,在遗传学上,这叫变异现象.
(2)在遗传学上,人类头发的直发和卷发是一对相对性状,据图推断卷发为显性性状.
(3)如果用A、a表示控制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基因,则小甜和她妈妈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Aa.
(4)小甜的爸爸是独生子,根据“单独二孩”政策,如果再生一个小孩,为卷发的可能性是50%.
(5)小甜是直发这个特征是由隐形基因决定的,基因位于图二中的[A]上;A在生物体细胞内是成对存在的,爸爸体细胞中A的组成可表示为a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请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由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SARS病毒)引起的.其传播特点主要是通过近距离飞沫、空气传播.
材料二:退休教授姜素椿不幸感染了“非典”,患病后,姜教授在自己身上大胆试验,很多“非典”患者注射其痊愈后的血清,最后战胜了病魔.
(1)由以上材料可知,姜素椿感染了“非典”,那么,此人在患病前后,在传染病的流行环节上分别属于易感人群 和传染源.
(2)从预防角度看,讲究个人卫生,对生活和工作场所进行通风、消毒,这些措施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3)由材料二可知,注射“非典”康复患者的血清可以抵抗SARS病毒,是因为康复患者的血清中存在抗体
(4)在免疫学上,“SARS”病毒相当于抗原,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免疫)细胞产生抗体,人们可据此研究制造出“非典”疫苗,给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从而使人获得免疫力,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苏杨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在棉花的上面都放入 25 粒豌豆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如表:
装置
场所日光下日光下黑暗中黑暗中黑暗中
温度23℃23℃23℃23℃5℃
棉花干湿状态潮湿干燥潮湿干燥 
种子萌发数量230240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杨明同学提出的问题是:水分和光照是否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2)实验中棉花和豌豆种子的数量、培养皿的规格、环境的温度等条件都必须保持一致的目的是控制变量唯一;
(3)为了判断光照是否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应选用甲组和丙组进行对照,其中的变量是光照;
(4)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萌发需要一定量的水分,不需要光照.
(5)根据实验结论,要在适宜的气候时播种豌豆并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提高萌发率.
(6)若要进一步验证低温能抑制种子的萌发,可再设置戊组进行对照,该组棉花干湿状态应该是潮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局部烧伤常用植皮治疗,若取别人的皮肤则成功率低,这是因为外来皮肤(  )
A.含有病人所需要的养料少B.会产生免疫反应
C.含有神经、血管少D.含有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是植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B.植物细胞都具有线粒体
C.植物细胞都具有叶绿体D.植物细胞的细胞核中都有遗传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下述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①猴子骑自行车
②母鸡孵小鸡
③蚯蚓避开电极爬向潮湿的暗室
④失去幼崽的雌猫哺育狗崽.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据下面的图一(人开车经过红绿灯路口时,完成的停车反射过程示意图)、图二(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三(人脑结构示意图),回答:

(1)从反射形成的过程看,图一所示反射应属于条件反射,参与该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至少有两个;连接大脑皮层和脊髓的神经结构是神经纤维.
(2)“红灯停,绿灯行”是人尽皆知的交通规则,人之所以能够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红绿灯,主要是由于图二中[3]晶状体的调节.
(3)能够感受“红灯”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的是[4视网膜],神经冲动沿着[5视神经]传到[A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4)在处理开车过程中出现的某些“险情”时,常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现象,这是由于“险情”刺激产生的兴奋,传递到结构[C]脑干造成的.
(5)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因此,我国管理部门近几年不断地加大处罚力度.“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神志不清,呼吸急促等现象,这是由于酒精依次麻痹了图三中的B、A、C(填代号)造成的.
(6)过量饮酒有害于神经系统的健康,而科学用脑,有助于神经系统的健康,并能延缓神经系统的衰老,关于科学用脑,请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①善于用脑,注意劳逸结合,动静交替,还要变换脑力活动的内容(如复习功课时,可以把文理科交替复习.,②勤于用脑,注意遇事多想多问,先想后问,这样能使神经系统充分发挥作用,使人的思维更敏捷,记忆更深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