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凯巴森林中生活着黑尾鹿、狼等动物,为了保护和发展野生鹿群,1906
年人们开始捕杀以黑尾鹿为食的狼,结果黑尾鹿种群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把上述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补充完整:植物→黑尾鹿→狼;
(2)大肆捕杀狼之前,鹿生活在一个相对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大肆捕杀狼之后,鹿群数量先是因狼群数量的骤减而增多后则因植被的减少而减少.
(3)通过上述事例给我们哪些启示:人们不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动物是生态系统食物链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中起着重要作用.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外来干扰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应尊重生态规律.

分析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任何生态系统都不是孤立的,都会与外界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会经常遭到外界的干扰;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任何一种生物数量的减少或增多,必然会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影响到其它生物.

解答 解:(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在凯巴森林中存在一条食物链:草→黑尾鹿→狼;
(2)大肆捕杀狼之前,鹿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大肆捕杀狼之后,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黑尾鹿由于天敌减少、食物充足会大量繁殖,数量增多;黑尾鹿数量增多会破坏植被,使生产者(草)减少,导致黑尾鹿由于食物不足而大量死亡.黑尾鹿因死亡而减少,但是植物不一定会增多.因此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因此鹿群数量先是因为狼群数量的骤减而增加,后则因植被的减少而减少.
(3)通过上述事例,我们可以看出:自然状态下的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人们应该尊重生态规律,不能随意杀灭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们应尊重生态规律,保护动物多样性.
故答案为:(1)植物;黑尾鹿;
(2)增多;减少;
(3)人们不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动物是生态系统食物链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中起着重要作用.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外来干扰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应尊重生态规律.

点评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或食物网的其中任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各项中的包含关系与图中不相符的选项是(  )
选项1234
A生物圈大气圈底部水圈大部岩石圈表面
B菜豆种子种皮子叶
C关节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D大脑小脑脑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为提高广大师生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掌握灾难中迅速逃生、救助的基本方法,我市不少学校举行了应急疏散演练.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听到相关指令后立即疏散到指定位置,这属于复杂反射反射,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2)演练时,同学们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止过量的有害气体进入呼吸道,这说明呼吸道对所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湿润的作用.
(3)如图中能表示剧烈疏散运动状态下的呼吸曲线图是B.

(4)演练过程中,同学们反应灵敏,呼吸加速、心跳加快、血压升高、面红耳赤等等,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不仅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还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尽力吸气时,胸廓与肺的变化依次是(  )
A.扩大、收缩B.扩大、扩张C.缩小、收缩D.缩小、扩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蝌蚪有一段时间非常像鱼,这说明(  )
A.蝌蚪是由鱼卵发育来的B.蝌蚪的妈妈是鱼
C.两栖动物跟鱼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D.蝌蚪属于鱼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这种现象体现了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是(  )
A.空气B.水分C.阳光D.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选取生长正常的天竺葵叶片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

①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②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子上滴加碘液,观察三片叶是否变蓝.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的目的是让叶片内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或脱色).
(2)本实验中设置了2组对照实验,通过上述的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②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
(3)图乙中式①和式②分别表示植物体内的两种生理活动.植物进行式②表示的生理活动的场所是线粒体,式②中的能量来源于式①中的有机物.
(4)分析乙图,可以看出光合作用强度受温度和光照强度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W 利用冰箱储存果蔬是现代生活的常见现象.冰箱中的温度较低,有利于(  )
A.降低呼吸作用B.降低蒸腾作用C.促进果实成熟D.增强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实验表明,酶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溶液的酸碱度(PH值)等.下面的实验是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为研究某种酶的活性与溶液的酸碱度之间的关系而设计的.具体的实验过程是:准备5支含有等量酶溶液且溶液PH值各不相同的试管,每支试管都加一块0.5cm3大小的正方体凝固蛋白块,然后将5支试管同时放置在25℃室温条件下处理,记录各试管内蛋白块的消失时间.实验结果如下:
试管号
酶溶液的PH值12345
蛋白块消失的时间(分钟)129ll45≥65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
(1)酶活性最强时的PH值是2.
(2)在人的消化道内,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最终分解为氨基酸.
(3)当溶液的PH>2时,随着PH值的增大,酶的活性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