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中的莺和燕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①体表被覆羽毛②前肢变为翼③体内有气囊④胎生哺乳⑤体温恒定⑥变态发育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⑥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年秋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周清测试卷八(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注: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1)首先将甲、乙两个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 ,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从甲装置和乙装置中各取一片叶,经酒精脱色后,滴加碘液,变蓝色的是 装置中的叶片。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如果乙装置中的清水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要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乙装置必须放在 环境中,其目的是防止植物进行 。
(3)实验中玻璃罩内壁出现的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水分是通过叶片上 散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年秋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月考测试卷四(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甲、乙两瓶内装有等量的同种肉汤,甲瓶煮沸,乙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丙图),数日后,瓶中的肉汤也变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是因为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
B.未打断瓶颈时内汤变质的是乙瓶
C.甲、乙形成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是否煮沸
D.此实验证明肉汤中的细菌是由空气中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年秋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月考测试卷三(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实验,请分析回答:
①将长势、大小相同的两株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分别置于两瓶内,密封瓶口,设为A.B瓶;
②将A瓶移到光下几小时,B瓶仍放在暗处(图一)。
③取下瓶盖,迅速将点燃的蜡烛分别伸入A.B瓶(图二)。
④摘取A.B瓶中大小相同的两片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脱色。
⑤取出脱色的叶片漂洗,滴加碘液。
(1)步骤①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_ 。
(2)步骤②中为什么把B瓶仍放在暗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伸入A瓶的蜡烛燃烧更剧烈,说明瓶中富含__________(气体),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伸入B瓶的蜡烛熄灭,说明瓶中缺少上述气体,该气体是被植物的________作用消耗掉的。
(4)步骤④将叶片脱色,使叶片含有的_________溶解到酒精中,绿色叶片变成________色。
(5)步骤⑤滴加碘液后,观察到摘自A瓶的叶片____________,摘自B瓶的叶片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年秋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月考测试卷三(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高等动物的运动不仅依靠运动系统,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其完成一个动作的正常生理活动顺序是:( )。
①骨骼肌收缩 ②肌肉附着的骨收到牵拉产生动作 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
A.③①② B.②③① C.①②③ D.②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年秋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月考测试卷三(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种类繁多的无脊椎动物中,身体有口无肛门的动物类群有哪些( )。
①腔肠动物 ②扁形动物 ③线形动物 ④环节动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年秋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月考测试卷三(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是验证植物体某项生理活动时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图,必须放置在有光环境下进行的是
A.甲、丙 B.乙、丁
C.甲、乙、丙 D.乙、丙、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年秋济南版七年级生物第一学期月考测试卷二(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不包括是( )
A.有茎、叶和假根 B.靠孢子繁殖后代
C.无根、有茎和叶的分化 D.多数生活在水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