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南部栽培,这时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产量很低,但经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作出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
D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气候比较寒冷的瑞典南部进行栽培,最初三叶草茎叶的产量很低,表明三叶草不适应瑞典南部的环境;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是因为不耐寒的个体被淘汰,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下来,在繁衍的过程中,将这种耐寒的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耐寒个体。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是寒冷的天气若干年来定向选择的结果。它不能表明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只能说具有耐寒特性这种变异的三叶草适应新的环境。故D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考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达尔文和自然选择学说。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亮点激活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 题型:021
1937年,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做出如下几点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殖
C.这是寒冷的环境使三叶草产生了抗寒基因
D.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适应了新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3届山东宁津保店中学初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1937年,有人把原产于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对这一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
C、这是定向自然选择的过程 D、三叶草在生活的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1937年,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产量很低,但经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做出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群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1937年,有人把原产于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植到瑞典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对这一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 )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繁衍
C.这是定向的自然选择过程
D.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