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图1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小明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的两个视野,请据图回答:(方括号内填圈中标号,横线上填名称)

(1)显微镜下具有放大物象作用的结构是[
 
]
 
和[
 
]
 

(2)小明要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③滴加碘液使标本染色 
④用镊子撕去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浸入液滴中并展开 ⑤盖上盖玻片
A、①④③⑤,B、②④③⑤,C、①④⑤③,D、②④⑤③
(3)若要使视野甲转换到视野乙的状态,应向
 
方向移动装片.要使细胞更加清晰,应调节[
 
]
 

(4)小明发现视野中有一个小黑点,请你帮他判断黑点在物镜、目镜、还是在玻片标本上?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制作临时装片观察植物细胞
专题:
分析:(1)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一擦、二滴、三取、四展、五盖、六染,七吸.
(2)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像.
(3)图中的1目镜,2镜筒,3转换器,4物镜,5载物台,6通光孔,7遮光器,8压片夹,9反光镜,10粗准焦螺旋,11细准焦螺旋,12镜臂,13镜柱,14镜座.
解答:解:(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故显微镜放大物象的结构是1目镜和4物镜.
(2)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包括:
洁净玻片;
在载玻片上滴清水,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取材料;把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展平;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先使它的一侧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染色:在载玻片的一侧滴碘液,从另一侧吸引.
即答案C是正确的.
(3)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下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上移动的.若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若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向右下方移动玻片.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寻找物像时,先用10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然后用11细准焦螺旋使物像调清晰.
(4)我们视野中能看到污点的位置只有目镜、物镜、与玻片标本,在实验中先转动目镜若污点不动,则说明污点在玻片或者物镜上;再移动玻片,若污点还是不动,这就排除了污点在目镜与玻片标本上的可能,只能是在物镜上了.
故答案为:(1)1目镜;4物镜;(2)C;(3)右下方;11细准焦螺旋;
(4)先转动目镜若污点不动,则说明污点在玻片或者物镜上;再移动玻片,若污点还是不动,这就排除了污点在目镜与玻片标本上的可能,只能是在物镜上了.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显微镜的使用和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最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循环的,逐级递减
B、可循环的,逐级递增
C、单方向的,逐级递增
D、单方向的,逐级递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葫芦藓生殖的特点是(  )
A、精子在有水的条件下游到雌性生殖器内与卵细胞结合
B、精子借风力与卵细胞相遇后结合
C、受精作用在干燥的环境中完成
D、雌性生殖器官形成胚,胚发育成新的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不属于调查的是(  )
A、我国森林资源每五年调查一次
B、人口普查
C、每期进行身体检查
D、七年级学生带眼镜情况普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表示人的遗传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B过程为
 
,在人体内形成e细胞的场所是
 

(2)f为健康女孩,她的体细胞内染色体组成是
 
.如果她的父母再生一个孩子,该孩子为女孩的可能性是
 
%; 如果她的父母均有耳垂,而她本人无耳垂,这说明无耳垂是
 
性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面是绿色植物受精过程、种子、芽和植株结构示意图,请认真观察图示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绿色植物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图一中受精卵是在[
 
]
 
中形成的.
(2)受精卵发育成胚.图二中,胚的组成包括
 
(填图中序号).与玉米种子的胚相比,图二所示结构的胚中[
 
]
 
是两片,而玉米种子只有一片.
(3)种子萌发时,胚芽发育成茎和叶.图三中的c将来发育形成图四中的[
 
]
 

(4)春天到来新芽绽放,绿色植物的芽不一定都发育成枝条,如图三中有的芽将来既可发育成图四中的[
 
]
 
,也可以发育成图四中的B.
(5)若图一表示桃花的部分结构,则桃的可食用部分是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请回答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问题:
材料一:人有人言,鸟有鸟语.不同的白冠雀的鸣声虽然基调相同,但又有各自的“方言”.如果把某个白冠雀鸟群A的幼雏a移到另一白冠雀鸟群B中去,等到a长成成鸟,a的鸣声就不同于A鸟群而接近于B鸟群.但如果把白冠雀的幼雏b移到黄莺鸟群中生活,它却学不会黄莺的鸣声.
材料二:某人做了以下实验:在标本瓶内装几只蟑螂以及它们吃的食物,瓶口用白布封住,使瓶内透气.白天用黑纸袋套在瓶外,使瓶内成为暗室;晚上揭开黑纸袋,用灯照明,使瓶内称为白天,经过一星期左右,蟑螂调节了自己的节律,在人工的“黑夜”活动了.
(1)材料一中a的鸣声,具有B白冠雀鸟群的“方言”特点,这是
 
行为所起的作用;b学不会黄莺的鸣声,是因为b的体内不具有控制黄莺鸣声的
 

(2)材料二中蟑螂在黑夜活动,属于
 
行为;蟑螂在人工的“黑夜”活动,属于
 
行为.
(3)动物在
 
所有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
 
(选填“先天性”或“学习”)行为更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验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两套实验装置,甲装置的水槽里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乙装置里的水槽里放的是清水.把甲、乙两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24小时,然后一起移到阳光下.
(1)在甲装置内,水槽里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2)数小时后,摘下乙装置内的叶片,经处理后加碘液数滴,则叶片的颜色
 
.原因是
 

(3)将两装置先放在黑暗处24小时的作用是
 

(4)该实验说明了
 
 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