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草→鼠→蛇→鹰.
(2)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3)该图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中缺少的成分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4)从总体上,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多,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肉动物的多.
(5)如果有毒物质进入这个生态系统,含有毒物质最少的是草,最多的是鹰.

分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2)食物链是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的吃与被吃的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绿色植物),其营养级别越高,数量就越少.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满足自身的需要是生产者,而动物大多直接或间接的以生产者为食是消费者.
(3)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根据以上知识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 解:(1)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所以,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其中最长的一条是:草→鼠→蛇→鹰.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不停的循环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渠道实现的.
(3)图中草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成分外还缺少了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
(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其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低获得能量越多,数量就越多;营养级别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数量就越少.从总体上看,植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草动物多,食草动物的数量总是比食肉动物多.
(5)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草的营养级别最低,鹰的营养级别高.
故答案为:(1)草→鼠→蛇→鹰
(2)物质;能量
(3)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4)多;多
(5)草;鹰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的概念等知识点的理解,属于基础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水由植物细胞进入细胞内,最终进入细胞的液泡中,所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是: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液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有关昆虫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是种类最多的一类节肢动物,用气门呼吸
B.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动物,成虫对农业危害大
C.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眼和触角各一对
D.有三对足,两对翅,体表有外骨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进化树又称“系统树”、“系谱树”,简明地表示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此树从树根到树梢代表地质时间的延伸,主干代表各级共同祖先,大小分枝代表相互关联的各个生物类群的进化线索.请据图分析回答:
(1)树根处[A]代表原始生命,它生活在原始海洋中.
(2)A由于营养方式(或能否制造有机物)不同,进化成代表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单位是界.
(3)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古代爬行类进化来的.
(4)C植物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发达的根、茎、叶,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5)从进化树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家鸽用肺呼吸,并用气囊 辅助呼吸;家鸽飞行时气体交换的器官是: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选项中,不是蜘蛛的特征的是(  )
A.有相似的体节构成B.身体分解、
C.附肢分节D.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白蚁、狒狒等是群体生活,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包括(  )
①群体内存在信息交流;②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③有的群体内形成等级;④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当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会看到鼠妇,搬开花盆或石块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是因为环境变亮了吗?对此,小明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他将10只鼠妇放入实验装置的中央,静止5分钟后.每分钟统计一次A区和B区鼠妇的数目并记录如下:
2min3min4min5min5min7min8min9min10min
A区432010120
B区678109109810
(1)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2)小明在装置中设置A区和B区的目的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中的变量是光.
(3)实验中用10只鼠妇而不是一只的原因是为了排除由偶然性引起的误差.
(4)根据实验数据,小明得出的结论是鼠妇喜欢生活在黑暗的环境中.
(5)影响鼠妇等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光外,还有C.
①温度   ②空气   ③水   ④生物因素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6)实验完成后,应如何处理鼠妇?答:应把鼠妇放回到适宜它生活的自然环境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想使镜筒下降,他的眼睛应该看(  )
A.目镜B.物镜C.载物台D.反光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