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在4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入等量的纸巾,各随机放入100粒豌豆种子,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培养,结果如下表,以下说法科学的是( )
培养皿 | 甲 | 乙 | 丙 | 丁 |
场所 | 阳光下 | 阳光下 | 黑暗中 | 阳光下 |
纸巾干湿状态 | 潮湿 | 干燥 | 潮湿 | 潮湿 |
温度(℃) | 23 | 23 | 23 | 5 |
发芽数(粒) | 89 | 0 | 90 | 0 |
A.该实验能证明阳光可以促进种子萌发
B.该实验能证明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C.该实验能证明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
D.乙、丙可以形成对照,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一定的水分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襄阳卷)生物(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013年3月我国报道了全球首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到2014年4月22日我国共确诊421例,病死率最高时达50%以上。2014年5月7日我国首先发现了与H7N9禽流感严重程度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血浆血管紧张素Ⅱ,为早期判断病情、进行干预提供了依据。
(1)H7N9禽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寄生在禽类和人等动物的活细胞中。动物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 。
(2)临床上常给危重病人点滴葡萄糖和吸氧,用细胞学的知识解释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需要 。
(3)对患者检查采血时,针刺破皮肤,病人会感觉到疼痛。如图所示,痛觉形成的神经传导途径是 。(用箭头和图中代码表示)
(4)在禽流感流行的高峰期,市场上买卖禽类的交易基本停止,人们进入市场后,看到写着“禽类区”的标牌也会绕道而走。“看到写着‘禽类区’的标牌绕道而走”是一种复杂反射,参与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主要有视觉中枢、 中枢、躯体运动中枢等。
(5)H7N9禽流感是禽——人传播的传染病。2014年2月时浙江患者还很多,在政府采取强制关闭活禽市场的措施后,病人很快就减少,现在基本上没有病人了。这说明 是预防H7N9禽流感的重要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北恩施卷)生物(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利用显微镜观察变形虫的运动方式时,视野中的变形虫伸出伪足向左上方缓慢运动,观察一段时间后,要使变形虫仍在视野中央,载玻片的移动方向为
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金华卷)生物(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狐、蛇、鹰等多种生物,请根据图1、图2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方框中的生物可能是 (填“老虎”、“兔子”)
(2)图2中的甲、乙、丙各表示植物、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三类生物中的一类,甲对应的生物类别是 .
(3)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则短时间内数量一定减少的动物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温州卷)生物(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某同学欲利用试验田中的蔬菜来探究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对某农药降解效果的影响,咨询老师得知:碳酸钠溶液在强光下,水分蒸发加剧,溶质质量分数快速增大,当达到2%及以上会烧伤叶片,使蔬菜品质下降,他将实验田中某种蔬菜均分为六组,并喷施等量的同种农药,三天后的下午18:00,对其中一组喷清水,另五组分别喷施等量的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并在12小时和24小时后分别采摘样品,检测农药残留指数,得到如图数据.
(1)害虫在同种农药长期自然选择下产生抗药性,具有强抗药性的害虫通过繁殖,将强抗药性这一性状传给下一代,这种现象称为 .
(2)为了使蔬菜的农药残留指数达到安全使用标准,又不影响蔬菜的品质,结合本实验,请你对菜农在晴朗天气下,对蔬菜进喷施碳酸钠溶液和采摘蔬菜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温州卷)生物(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今年在我市平阳发现了濒危蕨类植物﹣﹣﹣桫椤.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桫椤属于( )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嘉兴卷)生物(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胎儿生活在母亲的子宫里,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氧和养料,同时排出各种废物。因此,胎盘和脐带是胎儿的生命线,在胎儿发育过程中承担了多个系统的全部或部分功能,但不包括
A.循环系统的功能 B.运动系统的功能
C.消化系统的功能 D.呼吸系统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江西南昌卷)生物(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 )
甲 乙 丙 丁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