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根据鱼的结构,回答下面问题。
(1)鱼的呼吸器官是 ;鱼的鳃丝鲜红色是因为里面有大量 ,适于气体交换。
(2)流出鱼体与进入鱼体的水相比,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什么变化
(3)鱼离开水后,很快就会死亡,主要原因
(4)鲫鱼主要靠 产生前进的动力。
【答案】(1)鳃 毛细血管;
(2)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3)鳃丝黏连在一块,减少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无法呼吸;
(4)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
【解析】
试题(1)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鳃丝又多又细,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由于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所以颜色为鲜红色。
(2)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经鳃流出鱼体的水流与由口流入鱼体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3)鱼的鳃是鲜红的,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并且每一片鳃由既多又细的鳃丝构成。当鳃在水中时,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利于鱼在水中呼吸。当鱼离开水时,鳃丝则相互黏结在一起,几片鳃丝相互覆盖,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并且容易干燥,这样鱼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就会窒息死亡。
(4)鱼的背鳍有保持鱼体侧立,对鱼体平衡起着关键作用;腹鳍起平衡作用;尾鳍可以决定运动方向,又能同尾部一起产生前进的推动力;臀鳍有协调其它各鳍,起平衡作用;胸鳍起平衡和转换方向的作用;然而鱼体向前游动时的动力主要是来自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生物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细菌对植物的遗体有分解作用,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三种实验方案的共同特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都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方案1: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2: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方案3: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请
(1)你认为方案_________设计的合理,更能说明问题。此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果采取方案1进行实验,请你推测落叶最终能被分解的是________________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细细地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这是为什么呢?小明同学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
①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碎屑,分成2等份。
②将口漱净,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
③取2只洁净试管,编为1号和2号,分别加入等量馒头碎屑,然后向1号试管加入2毫升清水,向2号试管加入2毫升唾液,充分振荡,将两只试管同时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
④取出2只试管,分别滴加2滴碘液并摇匀,仔细观察试管中颜色的变化:
(1)实验中1、2号试管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是_____。
(2)小明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并充分振荡试管,分别模拟了_____。
(3)实验过程中,要用37℃的温水为试管保温,是因为食物的消化需要_____。
(4)预测实验现象:不会变蓝色的是_____号试管,原因是_____。
(5)以上实验可以说明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人静脉血、动脉血以及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值如表所示,则甲、乙、丙分别表示(假设其它气体含量相同)( )
甲 | 乙 | 丙 | |
二氧化碳/氧气 | 100/86 | 100/250 | 100/67 |
A. 动脉血、静脉血、组织细胞B. 组织细胞、静脉血、动脉血
C. 静脉血、动脉血、组织细胞D. 静脉血、组织细胞、动脉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表为4种食物的主要成分表(每100克含量),其中有助于防治夜盲症的食物是( )
食物 | 糖类(克) | 脂肪(克) | 蛋白质(克) | 维生素A(毫克) | 维生素C(毫克) | 维生素D(毫克) |
A | 0.4 | 90 | 6 | 4 | 7 | 40 |
B | 48.2 | 7 | 38 | 40 | 12 | 0 |
C | 8.8 | 9.5 | 65 | 7 | 10 | 14 |
D | 18 | 2 | 6 | 3 | 220 | 0 |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看书1小时以后 向远处眺望一会儿,可以预防近视,其主要原因是( )
A. 使视觉中枢得到休息
B. 使视神经得到休息
C. 使眼球中睫状体内的肌肉得到休息
D. 使眼肌得到休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