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分析右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的名称:
①鳃盖;
②鳃丝.
(2)鱼的鳃是红色的,这是因为鳃里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鳃进行气体交换.
(3)由鳃孔流出来的水与由口流入的水相比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了.

分析 鱼类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图中①是鳃盖,②是鳃丝.

解答 解:(1)由图可知:①是鳃盖,②是鳃丝.
(2)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鳃丝,鳃丝既细又多有利于气体交换,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这样鱼的鳃丝中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转化为鲜红色的动脉血.所以如果是活鱼也就能保持正常的呼吸,鳃丝中的毛细血管中就充满了鲜红色的动脉血,鳃丝颜色鲜红.
(3)水从鱼口流进,经过鱼鳃的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就渗出,排到水中随着水流排出体外.
故答案为:(1)鳃盖;鳃丝;
(2)毛细血管;气体交换
(3)二氧化碳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鱼类的呼吸过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是消化系统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①图中[⑧]这个结构是唾液腺,其分泌的消化液能初步消化淀粉.
②鸡蛋清里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蛋白质,其初步消化的场所是[3]胃,最终吸收的部位是[6]小肠.
③位于消化道外最大的消化腺是[10]肝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某校探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用银边天竺葵作实验材料,对“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实验作了进一步探究.

(1)请根据实验图示,写出正确的操作步骤:⑦→①→③→②→⑤→④→⑥(用箭头和序号表示);
(2)步骤①中,小烧杯分别盛有清水和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形成对照,上述图②操作有误,请改正小烧杯装酒精、大烧杯装清水、隔水加热.
(3)步骤⑥中,对照a与b叶片的不同,所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内进行.认真观察a叶片,发现叶片边缘与中央的颜色不同,由此可推知,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4)如果想提高农民种植的番茄产量.请你依据本探究活动涉及的知识,提出一个具体措施:延长光照时间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哺乳类和鸟类都是恒温动物,都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为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生产者是植物.
(2)图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是分解者.
(3)图中虫和鸟是消费者.
(4)如果人们大量捕杀鸟,使鸟的数量减少,则虫的数量会先增多后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明朝诗人郭敦在《飞蝗》中这样描述蝗灾发生时的情景:“飞蝗蔽空日无色,野老田中泪垂血.”请回答:
(1)蝗灾一般都发生在干旱(填“干旱”或“洪涝”)的年份,这主要是因为蝗虫体表有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2)蝗灾之所以发生的面积大、范围广,主要原因是蝗虫有两对翅能飞,有三对足,其中最后一对能跳.
(3)蝗虫属于昆虫,该类动物的基本特征还有一对触角,用于感知环境.
(4)蝗灾之所以会给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这主要与蝗虫的咀嚼式口器和食性有关.据此特点防治蝗虫可采取的措施是向农作物上喷洒农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不属于生物性状的是(  )
A.形态结构特征B.生理特征C.行为方式D.穿衣习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产前诊断是重要的优生优育措施之一,它主要是指(  )
A.采用羊水穿刺检查等方法确定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
B.为咨询对象及其家庭成员做相应的身体检查
C.男女双方在自愿的情况下参加婚前检查
D.根据夫妻双方家庭的遗传病史,提出终止妊娠的建议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