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下列与寄生在人体内的蛔虫无关的特点是(  )
A.体表有发达的角质层B.感觉、运动器官退化
C.生殖器官发达D.消化系统发达

分析 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并从这种生物体上摄取养料来维持生活的现象叫做寄生,营寄生生活的动物都有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解答 解:寄生虫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体表有角质层,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蛔虫的生殖器官也非常发达,每条雌虫每日排卵约24万个;这些寄生虫之所以具有如此发达的生殖器官,产下如此数量的受精卵,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感染寄主的机会.故ABD都是蛔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而D与寄生在人体内的蛔虫无关.
故选:D.

点评 生物都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记住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生态因素可分两类,一类是生物因素,另一类是非生物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判断题

15.动物在自然界中有重要作用,所以人类不能利用动物.×.(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无脊椎动物中能够飞行的动物是(  )
A.蝙蝠B.昆虫C.D.环节动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雏鹰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了如图的三个装置:植物、培养液、隔板、光照等条件都完全相同.

(1)甲、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
(2)把植物放到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后,分别将甲、乙、丙的叶片取下,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进行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3)甲、乙、丙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入碘液,叶片不会变蓝的是乙、丙.
(4)如果把上个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甲、乙、丙中培养液的水分分别减少了100mL、95mL、95mL.通过对甲、乙、丙中培养液减少的缘故对比分析,说明甲培养液比乙、丙培养液多减少的水分用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5)根据甲、乙两组实验得出结论,应用与温室里的植物栽培,为了促进植物的生长,应该适当增加温室里的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是蝗虫的外部形态图.据图回答:

(1)蝗虫的身体分为A.头部、B.胸部、C.腹部三部分.
(2)蝗虫的头部有三个单眼和一对复眼,其中在视觉上起主要作用的是[D]复眼.而[E]单眼仅能辨别明暗.
(3)蝗虫体表用于呼吸的结构是气管,位于蝗虫的胸腹部.
(4)蝗虫共有三对足,其中适于跳跃的是发达的[I]跳跃足.
(5)蝗虫的翅共两对,适于飞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是有关碳循环的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分别代表两种重要的生理作用,其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①光合作用变成植物体中的有机物.
(2)②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这个过程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它将动植物体内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些能量最终来自光能.
(3)图中分解者是[4]细菌和真菌,它们把动植物遗体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简单无机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群体生活的动物往往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群体内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B.群体内各成员间具有共生关系
C.群体内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D.群体内各个体之间能进行通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豆粮间作?瓜类和豆类轮作”的种植方式能够提高作物产量?主要原因是该方式(  )
A.?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抑制杂草生长
B..能够利用植物固氮?提高土壤肥效
C.?通过调整害虫的食物链?减少病虫害
D..通过增加单位土地的有效光合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