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是某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的甲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A. A、C时期的甲虫对该农药有同样强的抗药性

B. 从开始使用农药起,甲虫群体抗药性逐渐增强

C. B点可以证明甲虫群体中本来就有抗药性的个体

D. 甲虫抗药性种群形成的原因是长期使用单一农药

【答案】A

【解析】随着农药的使用,甲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因此C时期的甲虫对该农药抗药性比A时期强,不是同样强的抗药性,A错误;从开始使用农药起,甲虫群体抗药性逐渐增强,B正确;使用农药时不能把全部甲虫杀死,表明甲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因此B点可以证明甲虫群体中本来就有抗药性的个体,C正确;甲虫抗药性种群形成的原因是长期使用单一农药,D正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植物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中,人们很早就就认识到了绿叶在光下才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能量来自于光能。在这一过程中,光能去哪儿了?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明确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了。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如下科学探究过程:

(1)探究过程

Ⅰ提出问题

光能转换成的化学能,储存于________

Ⅱ作出假设

光能转换成的化学能,储存于淀粉中。

Ⅲ设计实验

一、材料:盆栽天竺葵,黑纸片,酒精,碘液等。

二、原理:

①植物通过_______作用消耗淀粉,释放能量;

②绿叶的光合作用需要光照;③叶绿素易溶于酒精中;④淀粉遇碘变成蓝色。

三、实验步骤:

①把盆栽天竺葵放到_____________处一昼夜

②如图甲处理叶片后,光下照射4小时,遮光部分与见光部分形成__________

③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④用_______溶解叶绿素,使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检测观察;

⑤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检测;

⑥观察结果:如图乙,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

IV得得出结论

①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

②绿叶只有在光照下才能制造淀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拓展实验

从上述实验叶片的变蓝部分撕下一块表皮,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气孔保卫细胞里只有叶绿体变成了蓝色颗粒,这个事实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乌贼遇敌害会释放墨汁,将周围海水染黑,借机逃跑。下列有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乌贼释放墨汁属于防御行为

B乌贼释放墨汁属于先天性行为

C释放墨汁的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D乌贼靠腕足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迅速逃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制作下列食品时,用不着微生物的是(  )

A.蒸制馒头 B.酿制米醋

C.制作酸奶 D.腌制咸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乳酸杆菌是一种细菌,可用于制作酸奶.它与酵母菌的主要区别是( )
A.没有细胞结构
B.没有细胞质
C.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D.没有细胞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右图是两种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问题:

(1)植物细胞结构图是图。你的判断依据是,该细胞有(任写两项结构名称)。
(2)[]内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时先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3)图中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丢弃的物品往往也能发挥大作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就利用矿泉水瓶等废弃物做了下图三个有关植物生理作用的实验。

请仔细阅读,回答问题:
(1)A装置光照一段时间后,发现液面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叶片进行了作用。
(2)B装置中萌发的种子进行了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植物进行此活动的意义是为生命活动提供
(3)挤压出C瓶内的空气后关闭输液器的开关,阳光照射数小时后,打开开关。放出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该气体是金鱼藻进行作用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探究光合作用需要某种原料的装置,其中氢氢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将甲乙两个装置暗处理一昼夜后,置于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摘下叶片A、B,经过酒精脱色、漂洗后在叶片上滴加碘液,观察现象。

(1)该实验设计探究的问题是:
(2)实验中,乙组对甲组起作用。
(3)滴加碘液观察现象,我们发现A、B叶片中能够变蓝的是叶片。由此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植物的芽都能发育成枝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