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精英家教网阅读如图,回答问题:
此图说明的是
 
 
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是毛细血管.其交换过程是:
 
分析:图示表示人体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细胞利用,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
解答:解:图示的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发生在毛细血管处,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血管的内径小,仅有8--10微米,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这些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物交换.图示中的毛细血管为组织处毛细血管,在这里,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进入组织细胞,供给细胞利用;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血液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就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故答案为:血液;  组织细胞;血液中的氧、营养物质和水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排出体外.
点评:此题涉及的知识为血液与组织细胞的物质交换、毛细血管的特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大会导致气温的升高,这种现象叫做温室效应.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在20世纪是不断上升的.据科学家的测定,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年份(年) 1905 1958 1990 2000
空气中二氧化碳所占的体积(m3/10000m3 28 31 35 37材料二:如图1“碳足迹”是指一个人或者团体的“碳耗用量”.“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含碳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碳足迹”就大,反之“碳足迹”就小.
材料三: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如图2为碳-氧平衡示意图.
(1)孙悟同学根据上述材料一表中的数据绘制了如图3的一幅柱形图,但还没画完,请你补充.
(2)分析材料三图2中的 ②可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析材料三图2中的①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什么?
多植树造林等
多植树造林等

(4)人类的生产、生活中,以下做法可以减少“碳足迹”的是
B
B

A.将生活垃圾焚烧处理              B.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C.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D.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1?台州)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
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木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重,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甲所示.

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活较长时间.
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现象称为光合作用.
(1)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成立,则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为
木桶里土壤的质量明显减少
木桶里土壤的质量明显减少

(2)普利斯特利实验说明了
绿色植物能够为小鼠的呼吸提供氧气
绿色植物能够为小鼠的呼吸提供氧气

(3)如今,依据碘能使淀粉变
色的特点,常通过检测淀粉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为便于观察,需进行如图丙的实验,当实验结束取出小烧杯后,可观察到酒精和叶片的颜色分别是
酒精呈绿色,叶片呈黄白色
酒精呈绿色,叶片呈黄白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他们的造型融入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每个福娃都有一个琅琅上口的名字:“贝贝”“京京”“迎迎”“妮妮”,当把五个福娃的名字连在一起时,你会读出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北京欢迎你”.

(1)“贝贝”的头部纹饰使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鱼纹图案.鱼类的运动方式是
游泳
游泳
,呼吸器官是

(2)“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他的头部纹饰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大熊猫是国家
级保护动物,属于
哺乳
哺乳
动物,在生物圈中充当
消费
消费
者.
(3)“迎迎”是一只机敏灵活、驰骋如飞的
藏羚羊
藏羚羊
,它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保护动物.
(4)“妮妮”的造型创意,来自北京的沙燕风筝.如图2是燕子的一组形态结构图,请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燕子适于飞行的特点:
从①②两图的信息中能够获取
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为翼
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为翼

从③④两图的信息中能够获取
胸肌发达,胸骨发达
胸肌发达,胸骨发达

除四幅图2中的信息外,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请你再写出几条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至少写2点):
消化能力强,供给充足的能量
消化能力强,供给充足的能量
双重呼吸,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双重呼吸,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1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浙江台州卷)生物 题型:探究题

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

 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木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重,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甲所示。

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活较长时间。

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现象称为光合作用。

 

(1) 如果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成立,则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

(2) 普利斯特利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今,依据碘能使淀粉变________色的特点,常通过检测淀粉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为便于观察,需进行如图丙的实验,当实验结束取出小烧杯后,可观察到酒精和叶片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