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
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形成对照,变量是光.
③放在光下照射几小时后,取下叶片,去掉黑纸片,把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由绿色变为黄白色.
④滴加碘液,发现见光部分变为蓝色,说明绿叶在光下产生的有机物是淀粉.

分析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清水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解答 解:①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②部分遮光: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这样做就确定绿叶中的淀粉只有在光下制造的,黑暗中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③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由绿色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装有酒精和叶片的小烧杯,一定要隔水加热.这是因为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
④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叶片的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说明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叶片的遮盖部分遇碘没有变蓝,说明没有光合作用,没有淀粉产生.该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光,说明绿叶只有在光下才能产生淀粉,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故答案为:②对照;光
③酒精;
④淀粉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表示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过程①中,液泡数量逐渐增加B.过程②中,细胞质首先分成两份
C.过程③后,细胞分化形成组织D.过程②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透明玻片上的“9>6”,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  )
A.9>6B.6<9C.6>9D.9<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  )
A.侵入传染源的途径B.离开易感人群至传染源的途径
C.离开传染源的途径D.离开传染源至易感人群的途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A.该实验证明了根的生长具有向地性
B.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幼苗生长是否需要水
C.该实验结果应观察并记录幼苗根的总数量
D.该实验中其对照作用的变量是幼苗左右两侧土壤含水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2.下列有关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真菌都很小,只能通过显微镜来观察他们的形态
B.巴斯德通过鹅颈瓶实验向世人证实细菌是肉汤中自然发生的
C.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抗生素
D.蔬菜和水果放冰箱中冷藏,主要是为了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一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到达左手指端后,再到达左脚趾端,最少经过心脏的次数是(  )
A.1次B.2次C.3次D.≥4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A.绿色植物B.吃植物的动物C.空气和土壤D.阳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