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7.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实例很多,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神经元具有突起,利于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B.鲫鱼体表具有黏液,利于感知水流变化
C.心房与心室之间,静脉内有瓣膜,利于防止血液倒流
D.野兔神经系统发达,利于迅速躲避天敌

分析 (1)神经元也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由胞体和突起构成,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
(2)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3)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主动脉之间、静脉血管中都有瓣膜,能防止血液倒流.
(4)野兔神经系统发达,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灵敏的反应.

解答 解:A、神经元的功能是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把兴奋传导给其他的神经元,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是神经冲动,A正确.
B、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鲫鱼感知水流的方向和速度的结构是侧线,B错误;
C、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主动脉之间、静脉血管中都有瓣膜,这能防止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倒流,动脉血管中没有瓣膜.C正确.
D、野兔神经系统发达,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灵敏的反应,因此能迅速躲避天敌.D正确.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今年春节后,广州(当地气温为25℃左右)的业务员李某到我市(当时气温为5℃左右)出差,身体内发生了一系列生理变化,其中耗氧量、尿量变化依次为(  )
A.减少、增加B.增加、减少C.增加、不变D.增加、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有关生命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近视是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形成的
B.草履虫趋向牛肉汁属于反射活动
C.听觉是在内耳的耳蜗形成的
D.“谈虎色变”属于人类所特有的复杂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人的新个体开始于一个小小的受精卵,子宫是受精卵形成的场所×.(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如图表示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B.图中的胚珠受精后能发育成种子
C.图中的子房受精后能发育成胚乳D.图中所示植物具有双受精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的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B.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C.“老马识途”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D.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这属于学习行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做法中,应用光合作用原理的是(  )
A.移栽树木时,剪去部分枝叶
B.种植玉米时,要合理密植
C.早春播种后,使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
D.北方冬季,大白菜贮存在地窖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1是主动脉,内流动脉血
B.图中2是左心房,内流静脉血
C.图中3、5分别是肺静脉和上腔或下腔静脉
D.图中4内流的是静脉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某兴趣小组对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了探究,设计如图装置,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实验前,将完全相同的三株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消耗和运走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甲和丙对照,变量是光.
(3)光照几小时后,分别取下甲、乙、丙相同位置、相同大小的一片叶子,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能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叶片变蓝的是甲(选填“甲”、“乙”或“丙”),说明该叶片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4)对比分析甲、丙两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对比分析甲、乙两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5)乙和丙能否作为对照实验?并说明理由:乙和丙不能作为对照试验,因为乙和丙中有两个变量,不符合对照试验的变量唯一原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