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要素 | 后肢长出的平均时间(天) | 前肢长出的平均时间(天) | 尾脱落的平均时间(天) | 尾脱落时的平均体长(cm) |
A缸 | 4 | 7 | 26 | 0.7 |
B缸 | 5 | 9 | 37 | 1.3 |
分析 (1)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 解:(1)设置对照实验的关键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看出实验结果与变量的对应性.该探究实验的唯一变量是加不加甲状腺激素,其它条件都相同.因此实验中A缸和B缸的规格、水量、蝌蚪的数量、大小等条件都必须保持一致目的是控制变量;其中B缸起对照作用.
(2)根据实验结果蝌蚪长出四肢,A缸早于B缸;蝌蚪发育成幼蛙所需的时间,A缸比B缸段,得出的结论是: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发育.
(3)若要进一步验证“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唯一不同的变量是甲状腺,可再选出10只相同的小蝌蚪,将其甲状腺破坏,其他培育条件应与B(“A”/“B”)缸完全相同.
(4)1只蝌蚪数量太少,存在偶然性,如采集的蝌蚪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因此假如实验中两缸分别饲养1只蝌蚪不行.因为1只蝌蚪具有偶然性,实验误差较大.
故答案为:(1)控制变量;对照
(2)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发育
(3)甲状腺;B
(4)不行;1只蝌蚪具有偶然性,实验误差较大
点评 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维生素A和维生素D | B. | 维生素A和维生素C | ||
C. | 维生素C和维生素D | D. | 维生素A和维生素B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蛹 | B. | 幼虫 | C. | 卵 | D. | 成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麦芽糖 | B. | 葡萄糖 | C. | 氨基酸 | D. | 甘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雾霾会危害人体呼吸、循环等多种系统和器官 | |
B. | 减少雾霾提高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大规模植树造林 | |
C. | 咽喉炎、咳嗽、哮喘等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与PM2.5无关 | |
D. | PM2.5由肺泡进入血液只需穿过一层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