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从动物的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孔雀开屏”属于 行为,“谈虎色变”属于 行为。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作为________,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动物摄取的________,有的参与构成动物的身体,有的在它们体内经过分解释放________,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同时也产生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___。
(2)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并帮助植物________和________,扩大了植物的分布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曲线表示人体血液中某些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 若b是组织处的毛细血管,表示氧气变化的是曲线②
B. 若b为肺泡外的毛细血管,表示二氧化碳变化的是曲线②
C. 若b为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网,曲线②为蛋白质和血细胞
D. 若b是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曲线①可表示营养物质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的植物的根、茎、叶结构与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有关,请据图回答
(1)根尖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 ] ,因为此处有大量的 ,可以增大 .
(2)水被根吸收后,在植物体内运输的通道是 ,向上运输的动力是 作用产生的拉力,水被运输到[①]叶肉细胞,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大部分水到达叶片中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 ] ,以水蒸气形式散失,从而促进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甲一戊”表示生物成分,“A-D”表示生理或化学反应过程,“→”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据图分析作答:
(1)在此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______,因为它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进而通过多条途径进行碳循环。
(2)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碳元素在生物体内主要以______的形式存在。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______(填字母)。
(3)该生态系统若消耗生产者1000kg,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最少可增重______kg。
(4)若该生态系统被DDT所污染,那么,在体内富集DDT最多的生物是______。
(5)南极从未使用DDT,但在企鹅体内发现了DDT.1997联合国签署了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这是基于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具有______的特点。
(6)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量逐年增加,大气的温室效应也随之增强,已引发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严重问题。据图分析,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有______(至少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人员发现菜豆种子在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体内储存的有机物会发生规律性的变化.以下是菜豆种子萌发成幼苗的各阶段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图中A→D阶段,种子中的有机物逐渐减少,原因是有机物_____
A.被呼吸作用消耗了B.被光合作用消耗了
(2)图中E→F阶段,幼苗体内的有机物又逐渐增加,原因是_____
A.根从土壤吸收了有机物 B.叶的光合作用制造了有机物
(3)以下哪幅图能表示图中A→F过程,有机物含量变化的情况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若该项实验始终在黑暗中进行,有机物含量不断减少,原因是:_____.
(5)菜豆种子的有机物主要存在于_____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请回答:
(1)植物由小到大土壤中减少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成分主要由乙中的[ ]______________吸收,再由茎中的______________输送到植物体的枝叶。
(2)图甲是植物的芽,由于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芽才会逐渐生长发育。按照芽着生位置分,该芽属于_____________。
(3)大豆种子中贮存丰富营养物质的结构是由图丙中的[ ]__________经受精作用发育而成。
(4)研究表明,当植物遇到干旱时,体内“抗旱蛋白”能促进该植物关闭气孔、休眠、生长抑制,这样有利于减少水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验证镁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用甲、乙两个相同水槽各培养10株相同的幼苗,在甲水槽中加入缺镁的完全营养液,则乙槽中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