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把盆栽扶桑经过一昼夜暗处理,再将其枝条上一片叶的主叶脉切断,在阳光下照射4个小时后,取下该叶片加碘处理,叶片的上半部分没有变蓝,下半部分呈蓝黑色,这个实验表明光合作用需要(  )

A. B. 阳光 C. 空气 D. 温度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水是光合作用的必须原料,水由导管运输。把叶片的叶脉切断后,叶脉中导管被割断,因此叶片的上半部缺乏水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色;叶片的下半部有水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所以经过黑暗处理的扶桑枝条上一叶片的叶脉切断(如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后,取下该叶片脱色,滴加碘液处理,叶片的上半部没有变蓝,下半部变蓝,这个实验结果表明光合作用需要水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甲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图乙为该植物根尖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植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过程________填字母),此过程的主要场所是 ____________

(2)我们吃的马铃薯含有大量淀粉,这些淀粉是通过过程【 】 ____________合成的,并通过_______管运输送到马铃薯块茎中储藏起来的。

(3)图乙中吸水的主要区域是【 】 ______________,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图甲中的【 】 ____,此过程参与了生物圈的 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水生植物中,不属于藻类植物的是

A紫菜 B满江红 C海带 D水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是

A微生物对人类生活影响不大

B所有的微生物都是有害的

C微生物是没有害的

D微生物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人类从哪里来?我们每个人又是如何来到世界上的?这些长久以来困扰我们的疑团,在学习了《生物学》后终于揭开了谜底。

11871年,达尔文在他的著作《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中明确指出:人类是由已灭绝的某些古猿进化而来的。古人类学家推测,距今约1200万年前,自然环境曾发生过巨大变化,一部分古猿被迫由树栖转移到地面生活。这一变化是_____

2)在地面生活的这部分古猿,其身体形态结构等方面发生了一些能遗传的有利变异,如_____,有利变异逐代积累,逐渐转变成了早期人类。

3)我们每个人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如图)。

甲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

丁是由乙经过_____等复杂过程后形成的;丁通过_____从母体血液获得氧气和养料,并把代谢废物到母体。

戊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_____

寒冷环境中抵抗力弱的人群易患流感,2018年冬天流感病毒让很多市民“中招”。侵入人体的大量流感病毒最终被由_____组成的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消灭,这一过程属于人体的_____性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细胞分裂过程的示意图,表示分裂过程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a→c→d→b B. c→a→b→d C. d→b→a→c D. b→c→d→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不适应于陆地生活的动物的运动方式是( )

A. 行走 B. 奔跑 C. 爬行 D. 游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 从图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B. 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

C. 若使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甲图中的组合应是②④⑤

D. 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②,同时提升镜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探究实验中,小刚提出的问题是“花生仁与核桃仁哪个含能量多?”,实验装置如图,下面是小刚实验中的几个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两个同样的锥形瓶内加入等量的水,并插入温度计,使温度计下端处于水的中央

B. 燃烧种子前先测量并记录水的温度

C. 取一个花生仁和一个核桃仁作为实验材料.燃烧后比较水温升高的差异

D. 重复实验3次,取平均值进行比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