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如图是甲、乙两只鹦鹉不同的行为方式,据图回答问题:
(1)乙图的行为方式是所有动物为了生存都必须具有的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由遗传物质所决定.
(2)甲图用成语表示为“鹦鹉学舌”,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属于学习行为,这种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学习和经验而获得的经验.
(3)试举一例与甲图相似的动物行为:老马识途.这类行为的发生大大增强了动物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4)你认为甲图和乙图的两种行为之间有关系吗?谈谈你的观点.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分析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 解:(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乙图所示的行为方式是所有动物为了生存都必须具有的本能行为,这种行为有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所以称为先天性行为.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建立的,鹦鹉学舌是鹦鹉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通过学习和经验形成的后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
(3)与甲图相似的动物行为如:大山雀偷饮牛奶和老马识途等.这类行为的发生大大增强了动物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4)你认为甲图和乙图的两种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故答案为:(1)先天性;遗传物质;
(2)学习;环境因素;学习和经验;
(3)老马识途;适应环境;
(4)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小林想要通过实验证明室内空气中的细菌含量比室外多,进行了如下实验:
(1)提出问题:室内空气中的细菌含量比室外多吗?.
(2)制定并实施计划:
①配制细菌所需的含各种成分的培养基,然后将培养基进行高温处理.
②将甲培养基放在教室内,打开盖子10分钟;将乙培养基放在教室外,打开盖子10分钟.(此过程相当于对照)
③将两个培养皿放入恒温箱或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④定时进行观察,作好记录.
(3)请根据经验预测实验结果.培养皿A中的有菌落多.培养皿B中的菌落少.
(4)得出结论:室内空气中的细菌含量比室外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细胞质内含有叶绿体,呈椭圆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是某家族成员的关系图谱,请据图回答:
(1)4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其中Y染色体来自1(1或2).
(2)假设控制双眼皮的基因(A)为显性,控制单眼皮的基因(a)为隐性.若5和6生来就是双眼皮,9有可能表现为单眼皮吗?有可能,9若为双眼皮,其可能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
(3)若7和8是一对龙凤胎,则8的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表示为22对+XX.
(4)5和6夫妇生的第一胎为女孩,假若他们再要一个孩子,则为女孩的几率为50%,生男生女的关键是在受精时是含X或含Y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5)在生活中3发生了下列变化:①黑发染成金黄色,②皮肤较白由于常在野外作业皮肤变得黝黑,从遗传学的角度分析,这些性状不能遗传给下一代,叫不可遗传的变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关于软体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软体动物的无脊椎动物中的第一大类群
B.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体外有贝壳保护
C.河蚌的珍珠和牡蛎的珍珠质都是由外套膜分泌的
D.软体动物都生活在水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哺乳动物有发达的运动器官,这有利于它们(  )
A.觅食B.避敌C.适应环境D.生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是人体心脏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写出下列符号所代表的结构名称:A左心房、,D右心室,与C相连的血管d的名称是上腔静脉,与B相连的血管a的名称是主动脉.
(2)图中瓣膜f和e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
(3)在血管a、b、c、d中,流动脉血的血管是a和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实验探究.
小明在室外玩耍时,发现鼠妇经常躲在阴暗、潮湿的花盆底下或石块下,小明不禁感到奇怪:鼠妇为什么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呢?后经过长期观察,小明推测:鼠妇怕光.并捉了10只鼠妇做了以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
小明的实验:用硬纸板制成一个长方形的纸盒(上方没有盖),将纸盒分成长度相等的两部分,一部分用黑纸包好形成一个黑暗的环境,另一部分不做处理.
将捉来的10只鼠妇放入纸盒中央,10分钟后观察鼠妇的动向:移到黑暗一端的鼠妇多,还是移到亮处的鼠妇多?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看到了鼠妇的生活现象后提出了什么问题?鼠妇为什么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
(2)当小明用实验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时,首先提出的假设是:鼠妇怕光.
(3)小明把纸盒一端用黑纸包好形成黑暗环境,另一端不做处理的目的是:进行对照.
(4)10分钟后出现的现象应该是移向黑暗一端的鼠妇多(或鼠妇全部移向黑暗的一端),据此,小明能得出的结论是:鼠妇怕光.
(5)本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①阳光      ②松树     ③空气     ④细菌      ⑤金鱼
⑥水       ⑦病毒      ⑧土壤    ⑨珊瑚虫    ⑩海带.
A.②③⑤⑦⑨B.①②④⑤⑨⑩C.②④⑤⑦⑨⑩D.①③⑥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