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如图为肺内及组织中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按要求填空.
(1)A的过程叫做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B的过程叫做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2)f血管内流的是静脉血,e血管内流的是动脉血.
(3)经过了肺部的气体交换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分析 图示表示的是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及血液成分的变化. 图中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a]是(肺泡),[b]是(肺部的毛细血管),[c]是(组织细胞),[d]是(组织处毛细血管),[e]是肺静脉,[f]是肺动脉,据此解答.

解答 解:(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图中A过程叫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即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B过程叫组织换气,即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2)图中结构:a表示的是肺泡,b表示的是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c表示的是组织细胞,d表示的是组织处的毛细血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新鲜空气被吸入肺后,肺泡中的氧气含量高于血液里的氧气含量,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血液中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因此从A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因此血管e内流的血是动脉血,其中的氧气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中被利用,f流的血是静脉血.
(3)肺部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与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之间,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在的血液进入肺泡,经过肺部的气体交换,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故答案为:(1)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扩散作用;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气体扩散作用
(2)静脉血;动脉血.
(3)增加;减少

点评 本题考查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即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及血液成分的变化,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有关人体各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胰岛既属于消化系统也属于内分泌系统
B.血液循环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个部分组成,包括血液、血管和心脏三种器官
C.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
D.肾脏是尿液形成的部位,尿的形成是间歇性的,所以排尿也是间歇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一)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呢?
(二)作出假设: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三)制定计划:如图所示

(四)实施计划
(五)得出结论:最终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六)讨论和交流
(1)每个瓶子里放10粒种子,而不放1粒,为什么?避免偶然性.
(2)如果把1号瓶和2号瓶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水分.
如果把3号瓶和2号瓶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如果把4号瓶和2号瓶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空气.
如果把1号瓶和3号瓶组成一组,是对照实验么?为什么?不是对照试验,有两个变量,变量不唯一.
(3)在这个实验里,对照组是2号,实验组是1、3、4号.
(4)如果环境条件都适宜,种子就一定会萌发么?阳光是种子萌发的必须条件么?不一定、不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能使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反应的是(  )
A.糖类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某一种微生物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的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这些自养型微生物属于(  )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生产者和消费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是尿的形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结构G肾小球、H肾小囊和肾小管构成一个肾单位.
(2)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要经过A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C肾小管的重吸收两个作用过程,形成的液体B为原尿,通过C过程形成的液体D为尿液.
(3)液体在A过程中,除了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无机盐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通过;而在C过程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送回到血液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加入物质温度加入试剂
1淀粉糊2ml+A37℃碘液
2淀粉糊2ml+唾液2ml0℃碘液
3淀粉糊2ml+唾液2ml37℃碘液
4淀粉糊2ml+唾液2ml99℃碘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1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2ml清水与3号试管起对照作用.
(2)试验结果是1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变蓝,3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填“变蓝”或“不变蓝”).
(3)从2号、3号、4号试管的实验可以得知,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是温度.
(4)如果选用2,3,4号试管进行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是否有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测定菌落总数可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状况,能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根据相关规定:鸡精的菌落总数应≤10000cfu/g.2012年初,质检局检查出成都某公司生产的鸡精菌落总数达27000cfu/g,超出标准一倍多,质量不合格,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
(1)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细菌和真菌是广泛分布的,不同的细菌和真菌需要的生存条件不同.(填“相同”或“不同”)
(3)在培养菌落的过程中需要配制培养基,其目的是为细菌或真菌的生长提供营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某些生理活动,选取了某生长旺盛的植株,该植株上的白斑叶片(1片叶上有部分是白色的,有部分是绿色的,白色部分没有叶绿体),现将该组进行如下处理:先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然后选取一片较大的带白斑的叶片,如图,A区是白斑区,其余部分是绿色的,B区用铝箔上下盖起来,主叶脉的C点处用小刀切断,再将它移至阳光下数小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阳光下,该植株可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吸收作用等生命活动.
(2)将该叶片取下,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不变蓝的区域是A、B、E.(填字母)
(3)D区和E区形成对照的变量是水.
(4)若要探究光是否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可选取区进行对照D、B.(填字母)
(5)若设置A区和D区进行对照,目的是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
(6)由B区的情况联想到,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可采取的措施有合理密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