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我们每天应喝适量的开水,这有利于( )。
A.代谢废物及时随尿排出
B.对无机盐的吸收
C.对葡萄糖的吸收
D.肾小管的重吸收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很重要,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类生物。请结合绿色植物生命活动的相关知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下课后走出教室看一看教室外的绿叶可以缓解视力疲劳,植物的叶片大多数为绿色的主要原因是乙图中的[]_____部分的细胞中含有大量叶绿体。
(2)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水和无机盐主要由丙图中[ ]_____的细胞从外界吸收。绿色植物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甲图中[ ]_____提供的。
(3)甲图中的[ ]_____,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4)通过对丁图中曲线的分析得知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_____、_____。
(5)除丁图所示因素外,请再列举一个促进光合作用的方法: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番茄一生的相关结构,请认真分析并回答:
(1)在图甲中,A所示的生理过程消耗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______结构.
(2)B的主要部分是______.
(3)C是由D的______部分发育来的.
(4)若番茄果实红色由显性基因(A)控制,黄色由隐性基因(a)控制.而图中的C为红色番茄,则它的基因组成可能是图乙中的______(填序号).
(5)若番茄果实表面无毛粉由显性基因(A)控制,有毛粉由隐性基因(a)控制,现对有毛粉蕃茄(aa)授以无毛粉(Aa)蕃茄的花粉,该花发育成的果实应为果实表面______.
(6)假设控制该植物花色的基因组成为Aa(A控制红色,a控制黄色),则如图各项中能表示图中卵细胞所携带花色基因的是______(填乙图中的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选取生长正常的爬山虎进行如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
①实验前应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后,移至光下几小时,再将甲、乙、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②将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观察三片叶是否变蓝。
(1)将此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
(2)叶片甲中A、B两部分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______。乙和丙两叶片形成对照实验,可以说明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如果将叶片丙的叶脉切断,叶片丙经过上述①②步处理,其叶片颜色将______。(填变蓝或不变蓝)
(3)根据叶片甲实验得出的结论,在农业生产上种植大棚蔬菜,为了提高产量,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菜豆种子的胚是由____________构成的;玉米种子的胚是由_____________构成的(用图中标号表示)
⑵菜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结构是[2]______________;将来发育成茎和叶的结构是[4]_____________。
⑶玉米种子中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主要是[7]___________,其中所储存的营养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这种成分的一个重要特性是遇到碘液变成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是菜豆种子、菜豆幼苗和玉米种子结构图,请判断对错
(1)图甲中营养物质存在[ 5 ]胚乳中。(____)
(2)图乙中的A是由甲图中的[ 4 ]发育而来。(____)
(3)图中的[ 1 ]与丙图中的[ 7 ],都将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____)
(4)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适量的光照。(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生物科技活动小组利用学校空地建立了一个小型农业生态园。在园内,同学们开展了一系列植物栽培和科学探究活动。
(1)下图是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图中的英文字母代表不同的生物类群,生态园中种植的蔬菜属于________________类群。(用字母表示)
(2)在该生态系统中,A与B相比,_______________类生物含有的总能量多。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角度看,A、B、C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如果图中的数字①、②、③代表重要的生理过程,则①和②分别表示什么过程?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