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验证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明明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如图):在甲、乙两块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并把两滴培养液连通,在右侧培养液的边缘分别放一粒食盐和一滴肉汁,草履虫的移动方向是( )
A.甲向B侧,乙向A侧 B.甲向A侧,乙向A侧
C.甲向A侧,乙向B侧 D.甲向B侧,乙向B侧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模拟九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某研究小组为探究负氧离子对空气质量有何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在甲、乙两个相同的房间内,通过释放烟雾制造空气污染物浓度较高的环境.
②在甲房间内释放一定量的负氧离子,乙房间不做处理.
③每隔1小时对甲、乙房间内空气污染物中的PM2.5浓度进行检测,获得的数据经处理后如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
(1)实验中设置乙房间的目的是作为 ,以探究PM2.5浓度的变化是否与负氧离子有关。
(2)“0小时”时,甲、乙两个房间PM2.5浓度的检测值有较明显差异,检测人员解释这是此时烟雾颗粒物尚未分布均匀所致.那么,此时该如何检测才能使实验数据更加准确? 。
(3)实验结果表明,甲房间的PM2.5浓度在逐渐 ,且速度比乙房间 ,由此可得出结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兴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下图表示植物个体发育不同时期结构层次,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植物由小长大,一般是从受精卵开始的,该过程与细胞生长、________和________密切相关。
(2)细胞从图甲到图乙过程中,细胞内最重要的变化是 数量先加倍,后平均分配到两个细胞中,从而确保了亲子代细胞内所含的 一样多。
(3)[b]过程叫做细胞的分化,所形成图丙所示的四种结构在结构层次上叫做 ,图丁所示的植物叶在结构层次上叫做 。
(4)洋葱表皮属于 组织,导管与筛管属于 组织。
(5)人体具有而植物体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兴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我国淡水鱼类中,被称为“四大家鱼”是( )
A.青鱼、草鱼、鲤鱼、鲢鱼 B.青鱼、草鱼、鲫鱼、鳙鱼
C.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D.鲢鱼、鲤鱼、鲫鱼、鳙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兴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下列4种高等动物的组织中,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的是( )
A.上皮组织 B.神经组织 C.结缔组织 D.肌肉组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兴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制作临时装片时要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B.盖盖玻片时,先使它的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地盖在水滴上
C.观察装片时,发现物像在视野的左上方,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D.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之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兴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已知人类非聋哑与聋哑是一对相对性状,非聋哑受显性基因D控制,聋哑受隐性基因d控制,据图回答:
(1)非聋哑与聋哑这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隐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_?
(2)据图,2和3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5的性状是_______________;
(3)母亲产生的生殖细胞中含有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4)这对夫妇生了一个患聋哑病的孩子?遗传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_?图中这对 夫妇所生的子女,患聋哑病的机率是_________;
(5)血缘关系越近的人,遗传基因越相似,婚后所生子女患遗传病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我国婚姻法禁止____________结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兴市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组成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是( )
A.皮肤和黏膜 B.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C.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D.抗原和抗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北京市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属于动物学习行为的是( )
A.公鸡报晓 B.小狗算数 c.蜘蛛结网 D蜜蜂采蜜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