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小强的妈妈从菜市场上买回新鲜的蔬来,为了延长蔬菜的保鲜期,宜采用的保存方法是
A. 冷冻 B. 冷藏 C. 盐渍 D. 晒干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到春季,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霉菌的生活受到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某实验小组对此进行了研究,其实验过程如下:
组别 | A组 | B组 | C组 |
实验处理 | 将烤干的桔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 将新鲜的桔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 将①的桔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②环境里 |
实验结果 | 不发霉 | 发霉 | ? |
(一周后观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与B两组实验构成对照实验,其中的实验组是______,实验变量是______。他们探究的问题是:______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2)如果C组中的①、②的条件分别是新鲜和低温(0℃以下),则与B组实验也构成一组对照实验,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该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是______,实验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______。
(3)上述探究实验对我们保存食物有什么启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今年十一月份,湖北武穴市发生了几例非洲猪瘟疫情。据资料显示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全世界尚没有研制出预防的疫苗,但只要及时采取安全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阻止或降低非州者瘟传染和流行,如对已发生的非洲猪瘟的猪采取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 消毒等处置措施,同时禁止所有生猪进入封锁区等。
(1)非洲猪瘟是一种传染病,它和非传染病不同的是它具有_______和流行性两个特点。
(2)资料中显示的“对已发生的非洲猪瘟的猪采取封锁、扑杀、无害化处理”属于预防传染病的哪种措施______。
(3)现有批H1N1 型禽流感疫菌,能否用该疫苗来预防非洲猪瘟呢?用教材中相关的免疫学观点说明原因_______ (写出一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B. 苔藓植物可以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 苔藓植物一般都很矮小,具有假根
D.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没有输导组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植株生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植株生长就是指细胞数量的增多
B. 植株所有的花芽将来也能发育成枝条
C. 只要水肥充足,植物体就能旺盛生长
D. 芽和根尖都具有分生组织,能不断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溶液X具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小林发现实验室里有批过期的溶液X,他想探究过期的溶液X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40粒玉米种子、4张餐巾纸、过期的溶液X、清水、培养皿、记号笔
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培养皿,各放入2张餐巾纸,并撒上20粒玉米种子,标记为甲、乙;
②向甲中喷酒定量的过期溶液X,向乙中喷酒等量清水,使纸变得潮湿;
③在相同适宜条件下培养一小段时间;
④统计各组种子萌发的数量。
(1)为了控制单一变量,所选种子需籽粒饱满、大小形态等生理状态_____________。
(2)小林在实验前,进行了以下预测:
若种子萌发数量甲组远大于乙组,则说明过期的溶液X对种子萌发仍具有_______作用。
若种子萌发数量甲组约等于乙组,则说明过期的溶液X已________________。
(3)为了排除偶然性,减少误差,使实验更具说服力,小林应该________________实验。
(4)延长实验时间,甲组种子均不萌发,乙组种子正常萌发,最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
(5)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所需能量主要来自种子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是贾母的孙子,他们的爱情悲剧让读者唏嘘不已,从生物科学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贾宝玉和林黛玉是表兄妹,他们之间的关系属于________。
A.直系血亲 B.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C.非近亲关系
(2)按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贾宝玉和林黛玉是________(可以/不可以)结婚的。
(3)若林黛玉和贾宝玉结婚,其后代中患________(遗传病/传染病)的几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除去顶芽,侧芽生长被抑制
B. 芽按其将来发育情况分叶芽、花芽混合芽
C. 叶芽的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
D. 侧芽可以是叶芽,也可以是花芽或混合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