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生物学是在不断的科学探究中,逐渐积累、更新和发展起来的。我们学习生物学,不仅要学习前人已总结的科学知识,也要学习他们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研究生物学的科学方法,更要在学习中积极思考、积极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水平。请回答有关实验的下列小题。

1为探究温度与蟋蟀鸣叫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鸣叫次数,该研究过程主要采用了(

A.观察法B.实验法C.测量法D.调查法

2李明同学为了探究鲫鱼“浮头”的原因,取来两只相同的鱼缸甲、乙,并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试选出最合理的一种(

A.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中泵入空气,乙中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B.取一大一小活力相当的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用玻璃封闭,乙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C.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甲、乙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D.取大小、活力相当的六条鲫鱼,平均投放于甲、乙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

3在观察蚯蚓运动的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这样做的目的是(

A.有利于蚯蚓的运动B.有利于蚯蚓正常呼吸

C.便于蚯蚓留下运动痕迹D.保持蚯蚓身体的柔软性

4下列实验操作中,预期结果合理的是(

A.AB.BC.CD.D

5当酵母菌加到生面团中时,酵母菌会产生二氧化碳,使生面团膨胀。实验小组的同学记录了不同温度条件下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量,并把这些数据转化成了下图所示的曲线图。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由此图可以看出温度变化对二氧化碳产生量的影响是:当温度由0℃逐渐升高到30 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当温度处于30℃~45℃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当温度由45℃上升到60℃以上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

A.减少;基本不变;增加B.增加;基本不变;下降

C.减少;先升后降;减少D.增加;先升后降;增加

【答案】

1B

2D

3B

4B

5B

【解析】

1.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但其中实验法是探究的主要方法。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2. 对照实验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这一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单一实验变量。因此,两个实验中,如果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则这两个实验就成为对照实验。

3.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用刚毛协助肌肉运动,用湿润的体壁呼吸。

4. 本题考查生物有关实验的观察现象,需要掌握生物课本中的相关实验步骤,才能解答本类题目。

5. 蒸馒头做面包用酵母菌,酵母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使馒头、面包暄软多孔。酵母菌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据此分析解答。

1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不符合题意。

B.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题中叙述的某同学将蝉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蝉的鸣叫次数,是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的,符合实验法的要求,符合题意。

C.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不符合题意。

D.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本题探究鲫鱼“浮头”的原因,题目有唯一变量--水中的含氧量。故一个中加适量河水,另一个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除去水中的氧气),同时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我们不能取得鱼数量过少,且鱼的大小、活力要相当。

故选:D

3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所以,观察蚯蚓时,要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其目的是维持蚯蚓的正常呼吸。

故选:B

4A.将一块新鲜的萝卜条放入清水中,萝卜条并不失水,质量不会变小,A错误。

B.制成洋葱鳞茎内表皮临时装片后,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用低倍镜观察,细胞核被染成深色,可观察到植物细胞,B正确。

C.用黑纸片将暗处理过的天竺葵叶片一半遮光,另一半不遮光,光照几小时后取下,脱色漂洗,往叶片上滴加碘液,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所以照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是碘液的颜色,C错误。

D.解剖桃花雌蕊时,用刀片将子房纵切,并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子房内的胚珠,D错误。

故选:B

5分析图中的曲线可知:当温度由0℃逐渐升高到30℃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逐渐增多。在3045℃之间酵母菌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基本不变,当温度由45℃上升到60℃以上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量逐渐减少。

故选:B

1.掌握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在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变量要唯一,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3.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蚯蚓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湿润的体壁完成的。

4.熟练掌握课本中生物实验的相关操作。

5.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酵母菌需要适宜的温度,并仔细分析图中的曲线,结合题意解答此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根据“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的正确顺序是_____(填序号)

2)把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_____

3)步骤5中发现遮光部分_____;不遮光部分_____(“变蓝”或者“不变蓝”)。

4)实验说明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必不可少条件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体温恒定,对恒温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意义是( )

①减少对环境的依赖 ②扩大分布范围 ③便于觅食 ④易于找到配偶 ⑤利于繁殖后代

A. ①② B. ③④ C. ④⑤ D. ②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腺体中,能产生性激素的是

A. 睾丸 B. 肾上腺 C. 胰岛 D. 甲状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 鸡会辨别食槽 B. 老鼠拉杆取食

C. 蚯蚓走迷宫 D. 老母鸡抚育小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丽丽的妈妈刚动了手术,不能下床做饭,所以丽丽为妈妈做了一顿饭,其中有:馒头、炒土豆丝,红烧鲤鱼,炒青椒.那么有利于妈妈手术更好修复的是哪道菜(  )

A. 馒头 B. 炒土豆丝 C. 红烧鲤鱼 D. 炒青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有一有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烧伤面有大量的液体涌出,需要输血,在输血时最好输入

A、血浆 B、全血 C、浓缩的血小板 D、浓缩的红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类营养物质,人体一旦缺乏_____时会患夜盲症、干眼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哪一种不属于仿生(  )

A. 萤火虫与冷光 B. 太阳与白炽灯

C. 乌龟的背甲与薄壳建筑 D. 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