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初一生物兴趣小组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四位同学分别对馒头作了不同处理,方法如下:
(1)徐舜同学:将馒头碎屑放入1号试管,注人2毫升唾液,并充分搅拌
(2)王瑶同学:将馒头碎屑放入2号试管,注人2毫升清水,并充分搅拌
(3)赵娟同学:将馒头块放入3号试管,注人2毫升唾液,不进行搅拌
(4)李天同学:将馒头碎屑放入4号试管,注人2毫升唾液,不进行搅拌
他们都将试管放到37℃的温水中保温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观察试管中颜色的变化.请问:
(1)徐舜同学做的1号试管模拟了口腔中的牙齿、舌、唾液的作用,其他同学做的是l号试管的对照实验.其他三位同学设计的对照实验有不妥之处吗?
 
;如果有,应如何改正?
 
.(
(2)如果实验结果是:1号试管内液体不变蓝,2、3、4号试管内均变蓝.请分析说明:1号试管内液体不变蓝的原因是
 
;1号、2号对比,可得到的结论是
 
;李天、徐舜两位同学的实验说明
 
考点: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
专题:
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实验中将馒头切成碎屑是模拟了口腔中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了口腔中舌的搅拌.据此解答.
解答:解:(1)徐舜同学做的1号试管模拟了口腔中的牙齿、舌、唾液的作用,其他同学做的是l号试管的对照实验.其他三位同学设计的对照实验,赵娟的对照实验有不妥之;应将馒头块换成馒头碎屑或进行搅拌.
(2)徐舜同学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王瑶同学试管里的清水对淀粉无作用,淀粉没有被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赵娟同学号试管中的馒头块与唾液的接触面积小,馒头中的淀粉没有被彻底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仍然变蓝色;李天同学试管中的馒头碎屑与唾液不进行搅拌接触不充分,馒头中的淀粉没有被彻底分解,因此滴加碘液后仍然变蓝色.如果实验结果是:1号试管内液体不变蓝,2、3、4号试管内均变蓝.请分析说明:1号试管内液体不变蓝的原因是1号试管内唾液将淀粉消化完毕;1号、2号对比,可得到的结论是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李天、徐舜两位同学的实验说明舌的搅拌有助于唾液对淀粉的消化.①号试管和②号试管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为:唾液,结果分析可得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李天、徐舜两位的实验可以形成对照,唯一变量为:是否搅拌,分析可得馒头的消化与舌的搅拌有关.实验说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助于唾液对淀粉的消化.
故答案为:(1)赵娟的对照实验有不妥之处;应将馒头块换成馒头碎屑或进行搅拌
(2)1号试管内唾液将淀粉消化完毕;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助于唾液对淀粉的消化
点评:科学探究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解答该类试题时要善于找出实验设置中的变量和对照实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上一代基因遗传给下一代,这一行为得以实现是通过(  )
A、受精卵B、精子和卵细胞
C、性状D、胚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鸡胚胎发育过程中,营养物质主要来自(  )
A、卵白B、卵黄C、胚盘D、母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剩菜剩饭可以用保鲜膜包起来短时间储存,保鲜膜的作用是(  )
A、挡住灰尘
B、抑制呼吸
C、防止饭菜内的水分的蒸发而变质
D、隔绝空气,避免空气中的细菌进入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是(  )
A、细胞B、染色体C、器官D、基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恐龙产生并灭绝于古生代.
 
.(判断正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迁地保护B、就地保护
C、克隆D、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鸟卵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①是指
 
,具有保护作用.
(2)图中的⑥是指
 
,它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所必需的
 

(3)图中的⑤是指
 
,里面含有细胞核,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
(4)图中的④是指
 
内贮存着供胚胎发育初期需用的养料,
③是指
 
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所需的水分和养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