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0.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及肾单位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注:[]填序号空格填结构名称)

(1)饭后2小时血液流经图二中的H后,其成分发生的显著变化是营养物质增多.
(2)血液流经A时,由肺泡进入血液的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然后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的组织细胞,最终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参与分解有机物.
(3)某人患了急性扁桃体炎,医生在其臀部注射了药物,药物臀部吸收到达扁桃腺所经过的途径是G→F→A→C→D→B→扁桃腺(用图二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
(4)从图一肾单位的三处取液体样本进行化验,其成分含量如下表(单位:g/100ml),
主要成分甲液体乙液体丙液体
蛋白质8.000.030
葡萄糖0.10.10
尿素0.030.031.8
分析可知丙液体为尿液(选填“甲”、“乙”、“丙”).甲液体取自图一中的[②]肾小球,乙和丙液体成分的差别,是因为肾小管进行了重吸收作用导致的.

分析 (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stackrel{线粒体}{→}$二氧化碳+水+能量.

(4)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5)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6)图一中,①是肾小球、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管.图二中,A肺泡外毛细血管、B肺静脉、C左心室、D主动脉、E肺动脉、F右心房、G上下腔静脉、H小肠毛细血管.

解答 解:(1)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当血液流经小肠时,小肠吸收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所以“饭后2小时血液流经图二中的H(小肠毛细血管)后”,其成分发生的显著变化是营养物质增多.
(2)“血液流经A(肺泡外毛细血管)时”,由肺泡进入血液的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然后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的组织细胞”,最终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参与分解有机物.
(3)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对照血液循环图可知“某人患了急性扁桃体炎,医生在其臀部注射了药物”,药物臀部吸收进入血液,经过G(下腔静脉)→F(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A(肺泡外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C(左心室)→D(0主动脉→B(体动脉)→扁桃腺.因此,药物臀部吸收到达扁桃腺所经过的途径是G→F→A→C→D→B→扁桃腺(用图二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
(4)从表格中看出,甲液体中含有葡萄糖和大量的蛋白质,因此甲是血浆;乙液体中含有葡萄糖和微量的蛋白质,因此乙是原尿;丙液体中不含有葡萄糖和蛋白质,而是含有大量的尿素.因此丙是尿液.所以,分析可知丙液体为尿液(选填“甲”、“乙”、“丙”).甲液体(血浆)取自图一中的[②]肾小球,当原尿(乙)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丙).因此,“乙和丙液体成分的差别”,是因为肾小管进行了重吸收作用导致的.
故答案为:(1)营养物质增多
(2)血红蛋白;线粒体
(3)F→A→C→D→B
(4)丙;②;肾小球;重吸收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变化、小肠的功能以及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生物小组将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对实验现象及解释正确的是(  )
A.叶片A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叶片B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C.叶片B变蓝,说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叶片A变蓝,叶片B不变蓝,说明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阳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在看到“道路施工,请绕行”的警示牌后,行人会停步不前,而一只狗却仍然前行.产生这种差异的本质原因是人类拥有(  )
A.视觉中枢B.听觉中枢C.语言中枢D.运动中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某同学在学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后,准备通过实验来验证有关因素是否真的影响了光合作用,如图为他的实验过程.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他的实验目的是验证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
(2)通过将植物放置在黑暗处一段时间,可以去掉叶片中原有的光合作用的产物.
(3)步骤d的作用是去除叶片中的叶绿素.
(4)步骤e是检验植物叶片中是否生成了淀粉,该产物用碘液来检验会呈现蓝色.
(5)若叶片未遮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可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人的视觉和听觉分别是在视网膜和耳蜗形成的.×. (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通过对马的前肢、蝙蝠的前肢、鹰的翅膀骨骼的比较,发现它们虽有区别,但也有许多共同特征,这说明它们(  )
A.三者可能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B.蝙蝠和鹰可能由马进化而来
C.三者之间的亲缘关系可能相同D.三者在地球上出现的时期可能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切断传播途径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有效措施,下列做法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
A.对病人用过的器具消毒B.加强体育锻炼
C.为儿童注射疫苗D.隔离传染病患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如图表示一个常见的食物网,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B.该食物网有的食物链包括5个环节
C.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不可能减少D.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我们每天都要排出一定量的尿液,以保证体内环境的稳定,下列关于尿液形成和排出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B.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被全部吸收
C.重吸收后剩下的其他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D.肾形成的尿液,流入膀胱暂时储存,达到一定量时,经尿道排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