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成分 | 甲液体 | 乙液体 | 丙液体 |
蛋白质 | 8.00 | 0.03 | 0 |
葡萄糖 | 0.1 | 0.1 | 0 |
尿素 | 0.03 | 0.03 | 1.8 |
分析 (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stackrel{线粒体}{→}$二氧化碳+水+能量.
(4)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5)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6)图一中,①是肾小球、②是肾小囊、③是肾小管.图二中,A肺泡外毛细血管、B肺静脉、C左心室、D主动脉、E肺动脉、F右心房、G上下腔静脉、H小肠毛细血管.
解答 解:(1)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当血液流经小肠时,小肠吸收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所以“饭后2小时血液流经图二中的H(小肠毛细血管)后”,其成分发生的显著变化是营养物质增多.
(2)“血液流经A(肺泡外毛细血管)时”,由肺泡进入血液的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然后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的组织细胞”,最终在细胞的线粒体中参与分解有机物.
(3)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
对照血液循环图可知“某人患了急性扁桃体炎,医生在其臀部注射了药物”,药物臀部吸收进入血液,经过G(下腔静脉)→F(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A(肺泡外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C(左心室)→D(0主动脉→B(体动脉)→扁桃腺.因此,药物臀部吸收到达扁桃腺所经过的途径是G→F→A→C→D→B→扁桃腺(用图二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
(4)从表格中看出,甲液体中含有葡萄糖和大量的蛋白质,因此甲是血浆;乙液体中含有葡萄糖和微量的蛋白质,因此乙是原尿;丙液体中不含有葡萄糖和蛋白质,而是含有大量的尿素.因此丙是尿液.所以,分析可知丙液体为尿液(选填“甲”、“乙”、“丙”).甲液体(血浆)取自图一中的[②]肾小球,当原尿(乙)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丙).因此,“乙和丙液体成分的差别”,是因为肾小管进行了重吸收作用导致的.
故答案为:(1)营养物质增多
(2)血红蛋白;线粒体
(3)F→A→C→D→B
(4)丙;②;肾小球;重吸收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血液变化、小肠的功能以及肾单位的结构和尿的形成过程.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叶片A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 |
B. | 叶片B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 |
C. | 叶片B变蓝,说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 |
D. | 叶片A变蓝,叶片B不变蓝,说明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阳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视觉中枢 | B. | 听觉中枢 | C. | 语言中枢 | D. | 运动中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三者可能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 | B. | 蝙蝠和鹰可能由马进化而来 | ||
C. | 三者之间的亲缘关系可能相同 | D. | 三者在地球上出现的时期可能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对病人用过的器具消毒 | B. | 加强体育锻炼 | ||
C. | 为儿童注射疫苗 | D. | 隔离传染病患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 B. | 该食物网有的食物链包括5个环节 | ||
C. | 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不可能减少 | D. | 最长的食物链是:草→鼠→蛇→鹰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滤过作用形成原尿 | |
B. |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被全部吸收 | |
C. | 重吸收后剩下的其他物质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 |
D. | 肾形成的尿液,流入膀胱暂时储存,达到一定量时,经尿道排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