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图中,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动物与植物通过捕食(或吃与被吃)关系形成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有阳光、水(空气、温度、土壤等任写一项即可);(任写一项)等.
(3)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量传递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
(4)植物和动物死亡后,尸体不会堆积如山,是因为细菌、真菌等分解者能将尸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

分析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3)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解答 解:(1)图中,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草为食,因此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动物吃植物,植物被动物吃,因此动物与植物通过捕食(或吃与被吃)关系形成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有阳光、水(空气、温度、土壤等任写一项即可)等.
(3)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量传递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
(4)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植物和动物死亡后,尸体不会堆积如山”,是因为细菌、真菌等分解者能将尸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再利用.
故答案为:(1)消费;捕食(或吃与被吃);  
(2)水(空气、温度、土壤等任写一项即可);
(3)物质循环;递减;
(4)有机物.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网的概念以及物质能量的流动特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气管能够保持畅通的原因是(  )
A.肌肉较松弛B.有软骨作支架C.气管壁较硬D.周围有肌肉牵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下面是两种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左图植物细胞[A]是细胞壁;[C]是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动、植物细胞的[D]中的遗传物质全称细胞核,B的作用是控制物质进出.
(3)细胞分裂时,在所示的结构中,[D]中细胞核_的变化最明显.
(4)[F]中所含有的能量转换器,除[C]外,还应该有线粒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将马铃薯切成小块种植时,每小块都有芽眼.这种繁殖方式属于(  )
A.组织培养B.有性生殖C.无性生殖D.出芽生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青蛙发育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青蛙的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完成受精过程,这样的受精方式叫做体外受精;这样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2)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3)青蛙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差异很大,而且这种变化在短时间内完成,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4)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俗语“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和“大树底下好乘凉”都可以充分说明(  )
A.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B.生物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C.生物与环境可相互影响D.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酸雨”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可能引起海洋表层的藻类植物大量死亡,加剧温室效应,这是因为海藻死亡会(  )
A.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B.使大气中氧增加
C.使海洋表面有机物增加D.使海洋表层含氧量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2014年3月31日是第19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是中小学生远离交通事故,保障人身安全的重要行为.请据下列图示,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行人通过人行横道,要按人行横道灯的指示通行.当你在通过人行横道线前,看到人行横道红灯亮时,应该停留在人行横道线前等待.在这一过程中,交通信号灯发出的光线主要经过[②]晶状体的折射,形成物像,刺激[④]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递到[Ⅲ]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为救护车让道”是交通文明的基本准则.当你听到远处救护车的鸣笛声时,尽管是绿灯亮也要等到救护车过后再择机行走.在这一过程中,救护车的“鸣笛声”刺激[6]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相关中枢形成听觉.
(3)通过人行横道时,由大脑皮层相关神经中枢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脊髓中相应的神经中枢后,再经[d]传出神经传递到相应的肌肉而完成相关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陕西某村民采到一不明物体,手感柔软,生长迅速.科学家通过活体培养、细胞观察等研究后认为,它是我国首次发现、世界罕见的珍稀生物,俗称“太岁”.下列证据中,与判断该不明物体为生物无关的是(  )
A.具有细胞结构B.能进行新陈代谢C.手感比较柔软D.能快速生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