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没有人能亲历生物的进化全过程,科学家们通过各种方法研究生物的进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非常重要的证据
B.比较法是研究生物进化中常采用的办法
C.通过对郑氏始孔子鸟化石的研究可以推断鸟类可能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过来的
D.通过对黑猩猩和人类基因图谱的比较可以得出人类是由黑猩猩进化来的

分析 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解答 解: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A正确.
B、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基本方法,B正确.
C、孔子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C正确.
D、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只能表明人类和黑猩猩的较近的亲缘关系,不能表明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D错误.
故选:D

点评 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证明了生物的进化趋势.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是人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某人因患急性胆囊炎,做了胆囊切除手术.胆囊切除后,摄入食物中脂肪的消化会受到较大影响.
(2)如果一边吞咽食物一边说笑,会导致食物误入气管,这是因为吞咽时来不及盖住喉口会厌软骨.
(3)血液从④经肾脏到③的过程中,血浆成分中明显减少而不能被肾小管重新吸收的废物是尿素.
(4)成都是全国PM2.5含量排列前十名的城市之一.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主要来自各种燃料燃烧过程中排放的烟尘,PM2.5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PM2.5吸入人体后可进入血液循环.PM2.5吸入人体后首次随血液流经心脏四个腔的顺序是c→d→a→b.(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5)血液流经①时,能进行气体交换,那么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到肺泡内的过程中,均按穿过细胞的方式进行,二氧化碳从组织细胞开始,至少经过4个细胞才能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是肾单位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排泄作用三个过程;
(2)血液从[3]肾小球过滤到[6]肾小囊称为原尿;
(3)再经过[7]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与原尿相比,尿中不含葡萄糖.
(4)与[3]内液体相比,[6]内液体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5)图中动脉血的流向序号是1234;
(6)肾单位中血液由动脉血变静脉血是在肾小管外的毛细血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肺的换气和组织换气的原理都是气体扩散.√(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有一些常见的微生物:①酵母菌、②乳酸菌、③衣藻、④蓝藻、⑤禽流感病毒.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①②③是分解者,④是生产者
B.从结构和成分看,①③具有成形的细胞核,⑤不具有细胞结构
C.从异化作用类型看,①②异养型,③④是自养型
D.从同化作用类型看,②是厌氧型,③④是需氧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将同种类的苍蝇养在甲、乙两个大瓶中,甲瓶内放捕蝇纸,乙瓶内没放捕蝇纸,其余实验条件皆相同(培养基、有翅和无翅的苍蝇皆等量、两瓶皆以棉花塞住…等).8天后,甲瓶内仅无翅的苍蝇存活,捕蝇纸上皆是有翅的死苍蝇,但乙瓶内有翅和无翅的苍蝇皆存活,如图所示.分析问题并作答:[注:培养基可提供苍蝇所需的足量的养分]
(1)苍蝇中存在着有翅和无翅的不同类型,由此说明生物具有变异(选填“遗传”或“变异”)的特性,甲瓶与乙瓶形成了对照试验,其中的变量是是否放置了捕苍蝇纸(或环境不同).
(2)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判断甲瓶的环境对无翅的苍蝇更有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动物行为中,不属于动物“语言”的是(  )
A.蚊叮咬人B.雌蛾释放性外激素
C.狗在遛弯时到处撒尿D.蜜蜂的圆形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肯定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
B.甲、乙、丙、丁及它们生活的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
C.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大力植树造林的首要目标是增加木材产量.×(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