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实验中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甲图转为乙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②转动粗准焦螺旋③移动装片④调节光圈⑤转动转换器
甲 乙
A.③一⑤一②一① B.④一③一②一⑤
C.③一①一④一⑤ D.③一⑤一④一①
D
【解析】
试题分析:我们在使用显微镜时要先用低倍镜观察后用高倍镜观察,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是如何换用高倍物镜观察呢,首先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因为高倍镜的视野窄,虽然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物像,如果偏离视野中央的话,换上高倍镜,物像可能就不在视野中了.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
A:此选项没有调节光圈再者只调细准焦螺旋即可看清物像,故A选项错误.
B:此选项换高倍物像放到最后一步了,这样会看不清物像的.故B选项错误.
C:此选项也是把更换高倍镜放到最后,也会看不清物像的.故C选项错误.
D:此选项先是把物像移动中央,然后换上高倍物像,换上大光圈增大视野亮度后,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故此D选项正确.
考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12)(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一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②与③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种类不同
D.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11)(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以下对叶的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
A.叶片阔而扁平,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B.叶表皮上有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门户
C.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
D.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中含有的叶绿体比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中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10)(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生物绘图时,对较暗部分的绘制方法是 ( )
A.用直线条涂黑 B.用斜线条涂黑
C.用细点表示 D.涂阴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10)(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自古以来就有鸿雁传书、飞鸽传信等通讯方式,这是利用了动物的 ( )
A.迁徙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学习行为 D.非条件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10)(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我国沿海海域频繁发生赤潮,给渔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与此相反,在同样纬度的太平洋中心区域,藻类等浮游植物却十分稀少,被喻为太平洋中的“戈壁荒漠”。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强弱不同 B.水温高低不同
C.海水含盐量不同 D.氮、磷等元素的含量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生物试卷(10)(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一棵绿色植物用透明的塑料袋罩起来,扎紧袋口,放在阳光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塑料袋内壁出现细小的液滴,如图所示。分析此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A.植物在光下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B.液滴是由泥土中的水蒸发后液化而成
C.液滴是由植物放出的二氧化碳液化而成
D.液滴是由植物蒸腾作用散发的水蒸气液化而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模拟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将颗粒完整饱满的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25℃左右下分别播种,甲组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中,乙组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中,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 )。?
A.甲组种子先萌发B.乙组种子先萌发
C.甲、乙两组同时萌发 D.乙组种子不萌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模拟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农民利用塑料大棚栽种蔬菜时,会采取适当降低夜间温度措施,这样做是为了
A.促进光合作用 B.促进呼吸作用
C.促进蒸腾作用 D.抑制呼吸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