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9.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Robert Hooke将软木切成薄片,放在自己制造的放大140倍的光学显微镜下面,发现软木薄片上有许多蜂窝状的小室,他称为cell(细胞),从此人们对生物体结构的认识进入到细胞这个领域.
(1)根据显微镜结构图回答:
用来放置玻片标本的结构是[5]载物台;转动时,镜筒的升降速度较快的结构是[11]粗准焦螺旋;接近观察物的镜头是[4]物镜;取显微镜时,握镜的部位是[13]镜臂.
(2)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要经过以下几个操作步骤,①调节反光镜;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将玻片标本放到载物台上;④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⑤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⑥可以利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使物像更清晰;其正确顺序是B.
A、⑤①②③④⑤⑥,B、⑤②①③④⑥,C、⑤②①③⑤④⑥,D、⑤①②③⑥④⑤

分析 如图显微镜的结构依次是:1目镜、2镜筒、3转换器、4物镜、5载物台、6通光孔、7遮光器、8压片夹、9反光镜、10镜座、11粗准焦螺旋、12细准焦螺旋、13镜臂、13镜柱、14镜座.

解答 解:(1)用来放置玻片标本的结构是[5]载物台;转动时,镜筒的升降速度较快的结构是[11]粗准焦螺旋;接近观察物的镜头是[4]物镜;取显微镜时,握镜的部位是[13]镜臂.
(2)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应先用低倍镜找到物像,然后再用高倍镜观察物像,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撞坏玻片标本;然后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故本题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的顺序是:⑤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①调节反光镜;③将玻片标本放到载物台上;⑤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④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⑥可以利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使物像更清晰,要经过以下几个操作步骤为⑤②①③⑤④⑥
故答案为:(1)5;载物台;11;粗准焦螺旋;4;物镜;13;镜臂;   
(2)B;

点评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显微镜的使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2016-2017学年山东省七年级上11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

A.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B. 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中

C. 细胞→器官→系统→植物体 D. 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观看烟花爆竹时,最好张开嘴或闭嘴堵耳,目的是(  )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赤潮又被称为海上的“红色幽灵”,在我国沿海海域频繁发生,你知道它是哪类植物大量繁殖引起的吗(  )
A.藻类植物B.被子植物C.裸子植物D.蕨类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我国的下列那类植物资源是世界上最多的(  )
A.苔藓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种子植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图是兔和狼的牙齿分化示意图,据图回答:
(1)标出图中所示的名称:1和5是门齿,2是犬齿,3和4是臼齿.
(2)狼和兔的牙齿分化不完全相同,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食性不同.
(3)兔和狼可以通过自身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它们都是恒温动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一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存在食物关系,经检测四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某种有机农药的情况如下表,那么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生物体
有机农药浓度0.0570.5168
A.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减少B.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减少
C.丁丙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减少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图为动物、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据图可知,观察到的植物细胞是A(填字母)图.
(2)A、B所示的两个细胞的不同之处是:A细胞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而B细胞没有.
(3)细胞结构中含有的叶绿体与光合作用相关,而线粒体与呼吸作用有关.
(4)遗传物质存在于[4]细胞核内.
(5)A细胞进行分裂时,细胞核先分裂,最后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6)A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到的结构是细胞膜.其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条件和原料,以东湖里的菹草(一种多年生沉水植物)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活动.

第一步:取三支大小一致的试管,分别标为1号、2号和3号.
第二步:在1号、3号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碳酸氢钠溶液(注: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在2号试管中放入等量的蒸馏水.
第三步:将三片形状、大小基本一致的菹草叶片分别放入三支试管的底部,如图.
第四步:将1、2号试管放在100W的灯泡下照射3~4分钟,3号试管置于暗处,观察并记录叶片是否有气泡(氧气)产生和叶片上浮的情况,实验结果如表.
 试管 试管中的液体 条件 实验现象
 1 碳酸氢钠+新鲜菹草叶片 灯光照射 有气泡,叶片上浮
 2 蒸馏水+新鲜菹草叶片 灯光照射 无气泡,叶片无上浮
 3 碳酸氢钠+新鲜菹草叶片 黑暗 无气泡,无叶片上浮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1号和2号试管组成的一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作为对照的是1号试管.该组实验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
(2)1号和3号试管组成的一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光照,该组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3)在以上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该活动小组利用1号试管又进行了光照强度与植物光合作用关系的探究,实验结果如下:
 光源与试管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5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个数(个) 65351561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植物和光源的距离的远近与其产生的气泡数目成反比,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照越强,植物光合作用越强.因此菜农若要提高大棚蔬菜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增加光照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