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5.将2株大小一样、发育相同的健壮薄荷苗A、B,分别在加土的雨水和雨水中培养,经过一段时间,A、B两株植物在长势和重量上的差别很大,结果如表,请回答:
植株培养液植株的重量(g)重量增加量(g)
实验前实验后
A加土雨水92378268
B雨水9114554
(1)植株重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了有机物;其原料除了来自根尖的成熟区从溶液中吸收的水分外,还需要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2)植株A、B吸收的水分除了一小部分用于自身的生命活动外,大部分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因此,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
(3)植株A与B的差别说明植物的生长除了需要吸收水分外,还需要从培养液中吸收无机盐.在培养过程中,要向培养液中不断通加空气,以保持根部细胞进行呼吸.

分析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细胞的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可见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和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

解答 解:解:(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水由根尖成熟区从土壤中吸收,其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水$→_{叶绿体}^{光能}$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这样会使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增加,植株重量增加.
(2)植物一生要吸收大量的水,但是这些水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由叶片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而这样做并不是浪费,而是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促进水分吸收,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完成植物相关的生理活动.只有很少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
(3)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A重量增加的多,B重量增加的少,然而二者的不同是培养液是否加土(即是否含有无机盐),说明植物生长还需要吸收无机盐.在培养过程中要向培养液中不断通如空气,以保持根部细胞进行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1)光合;成熟区;二氧化碳;
(2)气孔;
(3)无机盐; 呼吸.

点评 本题以实验的形式考查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同时考查到植物的三大作用的知识,题目不难,但综合性较好,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2011年4月12日,卫生部公布今年3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死亡人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如表所示.下列对相关传染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病名发病人数死亡数
艾滋病35511059
肺结核135848200
狂犬病9890
乙型肝炎11755365
流行性出血热6099
A.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
B.现在都可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C.发病后死亡率最高的是艾滋病
D.发病后死亡率最低的是流行性出血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全国统一的医疗急救电话号码是(  )
A.119B.112C.110D.1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仓库保存种子的适宜条件是(  )
A.低温干燥B.高温潮湿C.高温干燥D.低温潮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下列反射中,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是(  )
A.排尿发射B.画饼充饥C.听见铃声吃食物D.吃樱桃分泌唾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生命起源的过程是(  )
A.原始生命→无机物→有机物B.有机物→无机物→无机物
C.无机物→原始生命→有机物D.无机物→有机物→原始生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常说是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
B.自然选择是指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C.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D.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朝着符合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红花刺槐因其花色红艳、观赏价值高而成为我市城市绿化新树种,其繁殖方式一般采用白花刺槐做砧木嫁接而成.下列有关嫁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属于无性生殖
B.嫁接时要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C.只保持砧木的优良性状
D.能够加快繁殖速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是科学家利用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培育能产生人乳铁蛋白的奶牛-“牛牛”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A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体外受精.
(2)根据图示情况,若毛色五花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黄色丙牛产下的“牛牛”,其毛色性状表现应该是五花毛色.
(3)“牛牛”长大成熟后,其经济价值与亲本甲牛的根本区别是“牛牛”能够产生含人乳铁蛋白的乳汁,而甲牛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