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以验证“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必需的原料”(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说明: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1)此方案设计不严谨,还应增设对照组,对照组的玻璃钟罩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应换成______,其他保持不变。
(2)“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利用了绿色植物进行的______作用。
(3)实验过程中,步骤③的装置中,小烧杯内盛有的溶液为______。
(4)实验过程中,步骤④中叶片的颜色不变色,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5)光合作用所需原料还有______,是通过输导组织中的导管运输的,驱动其运输的动力来源于______。
(6)小组成员实验结束后有所感悟,认为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大气中______的平衡。
【答案】等量清水 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呼吸 酒精 绿色植物无二氧化碳不能制造有机物 水 蒸腾作用 碳-氧
【解析】
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且适宜。
(1)该实验方案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没有设置对照实验,应是两组一样的实验装置,增设对照组不放氢氧化钠溶液,放等量的清水。
(2)实验前要对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除去叶片内原有的淀粉,使实验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
(3)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
(4)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无二氧化碳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色。
(5)光合作用的表达式:.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除了二氧化碳,还有水,水分运输所需要的动力来源于蒸腾作用。
(6)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碳-氧的相对平衡。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加入等量馒头碎屑,待 水浴 10 分钟后各滴入 2 毫升碘液,其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甲试管,注 入 2ml 清 水,充分搅拌 , 放入37℃温水中
乙试管,注 入 2ml 唾 液,充分搅 拌 , 放入25℃温水中
丙试管,注 入 2ml 唾 液,充分搅 拌 , 放 入37℃温水中
A. 三支试管均变为蓝色
B. 三支试管均不变色
C. 甲试管变蓝色,乙试管变浅蓝色,丙试管不变色
D. 甲试管变蓝色,乙试管、丙试管不变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 )
①温度升高 ②水分增加 ③氧气含量略增 ④氧气含量大增 ⑤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①②⑤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天然林中的植被都呈现层次分布,高大的乔木下是低矮的灌木,灌木下是一些草本植物。造成这种层次分布的生态因素主要是
A. 光照 B. 水分 C. 温度 D. 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题
李明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标号为A、B、C的三支试管,各加入2毫升稀淀粉糊.
(1)在三支试管内各滴5滴革兰氏碘液,摇匀,可见试管溶液呈 色.
(2)再在A管内加入2毫升胰液,B管内加入2毫升煮沸的唾液,C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然后将这三支试管放入37~40℃水浴锅中,15~20分钟后,三支试管内的确切变化分别是:
A溶液的颜色 ,这是因为 .
B溶液的颜色 ,这是因为 .
C溶液的颜色 ,这是因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光合作用的叙述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 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
C. 绿色植物所有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