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目前证实有其传染途径与季节性流感类似,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和打喷嚏传播.我国科学家在研究人的甲型H1N1流感病时,进行了如下实验:把供实验的小白鼠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小白鼠用毒性已削弱的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菌注射,它们感染后没有发病;乙组没有注射.十天后,对甲、乙两组小白鼠同时注射毒性极强的甲型H1N1流感病原菌,经过一段时间后,甲组小白鼠全部正常生活,而乙组小白鼠全部死亡.(原创题)
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是
 
,它
 
(填“具有”或“没有”)细胞结构.
(2)现在我国大部分学生已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来预防甲型H1N1流感病,从免疫学的角度来分析,注射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应属于
 
.给学生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3)我国科学家做上述的实验的原理是:甲组小白鼠体内产生了抵抗甲型H1N1流感病原体的
 
 (填抗原或抗体).
(4)上述实验中甲组小白鼠第二次注射毒性极强的甲型H1N1流感病病原菌后,没有发病的现象应属于
 
免疫.
(5)上述实验中乙组小白鼠所起的作用是
 

(6)为防治流感,一些同学自己购买了板蓝根冲剂,其包装上印有“OTC”字样,这种药属于
 
药.
考点:抗体和抗原,病毒的形态结构及生命活动特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
专题:
分析:(1)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
(2)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
(3)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4)抗原是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5)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6)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7)药品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这些药物大都用于多发病常见病的自行诊治,非处方药要严格按说明书服用;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解答:解:(1)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体是甲型H1N1流感病毒,它是动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2)现在我国大部分学生已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来预防甲型H1N1流感病,从免疫学的角度来分析,注射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能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因此应属于抗原.给学生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以使人产生抗体避免甲型流感病毒的感染,因此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3)我国科学家做上述的实验的原理是:甲组小白鼠体内产生了抵抗甲型H1N1流感病原体的抗体.
(4)上述实验中甲组小白鼠第二次注射毒性极强的甲型H1N1流感病病原菌后,没有发病的现象应属于特异性免疫.
(5)上述实验中乙组小白鼠所起的作用是对照实验.
(6)为防治流感,一些同学自己购买了板蓝根冲剂,其包装上印有“OTC”字样,这种药属于非处方药.
故答案为:(1)甲型H1N1流感病毒;没有;
(2)抗原;保护易感人群;
(3)抗体;
(4)特异性;
(5)对照实验;
(6)非处方.
点评:机动车辆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恒温动物包括(  )
A、鸟类和爬行类
B、鸟类和哺乳类
C、爬行类和哺乳类
D、哺乳类和两栖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物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
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木桶中,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已达80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甲所示.
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
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现象称为光合作用.

(1)材料二柳树的质量增加主要来自
 
 

(2)普利斯特利实验实验乙小鼠存活的时间较长是因为植物的
 
释放的氧气,被小鼠的
 
消耗,而小鼠的释放的二氧化碳又成为了植物的原料.
(3)如今,依据碘能使淀粉变
 
色的特点,常通过检测淀粉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为便于观察,需进行如图丙的实验,当实验结束取出小烧杯后,可观察到酒精和叶片地颜色分别是
 

(4)普利斯特利实验实验实验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请你根据此实验条件,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
①你提出的问题是:
 

②在探究过程中,必须将植物放在
 
一昼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研究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中,为减少偶然性,一般使用鼠妇的数量是(  )
A、一只B、两只
C、十只以上D、一百只以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蛔虫和蚯蚓不同,哪一项是蚯蚓具有而蛔虫不具有的?(  )
A、身体细长
B、身体呈两侧对称
C、身体分节
D、有口有肛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食品安全”、“公共卫生与健康”等话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下面是综合了新闻媒体对此类问题的相关报道,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期,我省部分地市发生蜱虫叮咬致人死亡事件,引起省卫生厅的高度重视,并发布防控措施.该病的症状是发热并伴血小板减少等,少数患者出现脏器衰竭而死亡.研究发现,该病与蜱虫体内存在的新型布尼亚病毒有关.蜱虫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动物后再叮咬人时传播.
材料二:近几年,新闻媒体连续报出了“毒奶粉”、“地沟油”、“毒花椒”、“健美猪”、“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加大检测、加大处罚、净化食品市场的同时,提醒老百姓学会鉴别、学会自我保护.
材料三:近期,媒体报道的“超级细菌”(超级耐药性细菌)的出现,再次为我们敲响了“滥用抗生素”的警钟.加强药品管理,科学使用抗生素,是预防“超级细菌”出现的有效手段.
材料四:上海世博会期间,“低碳”元素不断体现,“空气树”、“无石化能源汽车”等成为游客谈论的焦点.节能减排,创造“低碳”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地球人”的共识.
材料五:对于传染病,我们首先要弄清它的病原体、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然后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1)“发热并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的病原体是
 
,该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2)在购买包装食品时,首先要注意食品的
 
期和
 
期,其次要关注成分、厂名、地址、产品标准代号,生产许可证编号等.对购买的水果、蔬菜等可用
 
浸泡、冲洗,也可削去外皮.
(3)“超级细菌”产生的内在原因是生物体具有
 
特性,滥用抗生素对“超级细菌”起到了
 
作用.
(4)甲型H1N1流感患者属于
 
,我们单独使用抗细菌性的抗生素治疗该病患者有良效吗?
 

(5)“低碳”实质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符合“低碳”要求的是
 

A.焚烧处理农作物的秸秆     B.坐的士替代坐公交上学
C.利用风能、地热能发电     D.过节时燃放大量烟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在曲线BC段的变化中,膈肌的舒缩状态和胸腔容积的变化分别是(  )
A、膈肌收缩、胸腔容积变小
B、膈肌舒张、胸腔容积变大
C、膈肌舒张、胸腔容积变小
D、膈肌收缩,胸腔容积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可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对人体造成危害,请据图分析:
(1)PM2.5颗粒物可以透过肺泡壁和
 
壁进入备注,经过血管①
 
最先到达心脏的D
 

(2)血液从血管②经过器官E
 
流至血管③时,由
 
血变成
 
血.
(3)人的心脏中,心室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有利于血液循环,体现了
 
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4)空气质量对人类健康尤为重要,在控制污染物排放的同时,还需要
 
,这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叶片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的[2]和[5]都是
 
组织,对植物的叶片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2)[5]上边的结构[6]是
 
,它是植物叶片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它的开闭由
 
 细胞控制着.
(3)叶片中运输有机物的结构是[1]中的
 

(4)图中叶片细胞中含叶绿体最多的位于[
 
]
 
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