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如图是一个生态系统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阳光.
(2)请列出此图中最长的食物链:绿色植物→蝗虫→食虫鸟→蛇→鹰、.
(3)若人类在此生态系统中使用DDT杀灭蝗虫,则最终鹰体内DDT含量最高.
(4)如果人为捕杀蛇,会直接影响到蝗虫的生存.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这种现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5)E,G类多能飞翔,与其生活相适应的身体特征: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等.
(6)C类与B、D、E、F、G类的主要区别是身体背部没有脊柱.

分析 组成此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消费者---动物,如昆虫、食虫鸟,分解者---腐生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其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结合生态系统相关知识分析作答.

解答 解:(1)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阳光的能量.
(2)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先算有有几个分支,再分别算出每个分支有几条,最后算出每个分支的条数和.即:绿色植物→蝗虫→食虫鸟→鹰、绿色植物→蝗虫→食虫鸟→蛇→鹰、绿色植物→蝗虫→蛇→鹰、绿色植物→蝗虫→臭鼬→狼、绿色植物→臭鼬→鹰、绿色植物→臭鼬→蛇→鹰,该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构成.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绿色植物→蝗虫→食虫鸟→蛇→鹰.
(3)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逐渐积累,在该生态系统中鹰的营养级别最高,因此其体内含有大量的DDT.
(4)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这种现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关,数量和种类越多,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假设由于某种原因,蛇数量大量减少,而蝗虫的天敌减少,因此蝗虫的数量将会增多.蝗虫增多的同时,对食物需求增大,随之植物的数量将会减少.
(5)E、G属于鸟类,会飞行,与其生活相适应的身体特征: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等.
(6)C类与B、D、E、F、GF类的主要区别是身体背部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故答案为:(1)阳光;
(2)绿色植物→蝗虫→食虫鸟→蛇→鹰;
(3)鹰;
(4)蝗虫;生态平衡;
(5)前肢变成翼;
(6)脊柱.

点评 此种题型在中考中经常出现,应注意方法,培养做题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与血液相比,原尿中不含有(  )
A.无机盐和蛋白质B.无机盐和葡萄糖
C.葡萄糖和脂肪D.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人体摄入不足是维生素A,患夜盲症;人体摄入不足是碘,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为消化系统图,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口腔内的唾液腺分泌的消化液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2)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它的内表面具有皱襞和绒毛且绒毛壁、毛细血管的壁、淋巴管壁都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3)[10]指的是胃,它分泌的消化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大家不能随地吐痰,主要是因为(  )
A.痰中有尘土B.痰中有黏液
C.痰液易挥发D.痰中往往有病原微生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关于鼻的功能说法错误的是(  )
A.鼻黏膜内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寒冷的空气
B.鼻腔前端生有鼻毛,可以清洁进入体内的空气
C.鼻腔内的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进入体内的干燥空气
D.鼻是气体进入肺的唯一通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时,对所挑选的小鱼的要求是(  )
A.尾鳍色素多,死的B.尾鳍色素多,活的C.尾鳍色素少,死的D.尾鳍色素少,活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方法中,不会使蝗虫致死的是(  )
A.把蝗虫的胸腹部浸没在水中B.把蝗虫的虫体浸没在水中
C.用线绳把蝗虫的腹部缠绕起来D.把蝗虫的头部浸没在水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阅读下列资料并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一:蚯蚓和小白鼠都是昼伏夜出的动物,它们都能经过训练形成一种新的行为.某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白鼠走“T”形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结果表明,蚯蚓大约经200次尝试,才能学会直接爬向食物.
资料二:把一块牛肉分成大小相同的三块,分别放在相同的甲、乙、丙三个广口瓶中,然后作如下处理和保存:
分组
处理方法灭菌灭菌后接种细菌不作任何处理
保存方式无菌环境无菌环境自然条件
资料三:小张同学们在生物课课堂上专心听着老师抑扬顿挫的讲课,同时,一边看黑板一边做笔记,还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与同学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他的学习行为会引起哪些生理活动.
根据资料一回答:
(1)从行为的发生(获得途径)看,蚯蚓和小白鼠昼伏夜出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2)蚯蚓与小白鼠相比,学习能力较强的是小白鼠.
(3)兴趣小组训练蚯蚓和小白鼠走“T”形迷宫,采用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根据资料二回答:
(4)若要证明“细菌能分解有机物”,则只能选择甲组与乙组进行对照实验,原因是甲、乙两组只存在单一变量.
(5)甲、乙、丙三组中,牛肉块会腐烂的有乙组、丙组.
根据资料三回答:
(6)听课时,老师讲话产生的声波引起同学们的鼓膜震动,耳蜗能够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并将冲动传递到位于大脑皮层中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7)记笔记时,一会儿看黑板,一会儿看笔记本,同学们既能看清黑板上的字,又能看清笔记本上的字,这是因为眼球结构中的晶状体具有调节作用.
(8)课堂讨论时,同学们因争论问题而面红耳赤,心跳加快.此时,体内肾上腺激素分泌明显增多,这种激素调节是通过神经调节而起作用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