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藻类植物都没有( )
A.根、茎分化 B.茎、叶分化 C.叶、根分 D.根、茎、叶的分化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男女一部分性器官的发展趋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童年期,性器官发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发育缓慢/发育快速),几乎处于_______________状态。
(2)性器官发育的主要时期大约从_____________岁到_____________岁,这一时期称为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性的性器官比_______性的性器官发育得早。(选填“男”“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②号试管的“?”处应加入 。
(2)三支试管都要放在 ℃的温水中5~10分钟,以保证酶的最大活性。
(3)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有作用,应选用 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4)实验结果是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馒头碎屑中的 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分别表示食物中三种营养物质在消化管中的变化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乙表示__的消化。
(2)从图中看,淀粉最终在__中彻底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下面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课题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 1 | 2 | 3 | 4 | 5 |
馒头碎 屑或块 | 适量 碎屑 | 适量 碎屑 | 适量馒 头块 | 适量 碎屑 | 适量 碎屑 |
唾液有无 | 2 mL 唾液 | 2 mL 清水 | 2 mL 唾液 | 2 mL 唾液 | 2 mL 唾液 |
是否搅拌 | 搅拌 | 搅拌 | 不搅拌 | 搅拌 | 搅拌 |
温 度 | 37 ℃ | 0 ℃ | 100 ℃ | ||
加入碘液 |
(3)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选用__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4)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验,其探究的问题是____?
(5)实验5 min后将1号试管取出,滴加碘液,摇匀,如果实验现象未达到预期效果,呈现浅蓝色,可能的原因是__(写出一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人体消化系统部分器官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______两部分组成。
(2)消化道中呈囊状、最膨大的部分是___(填序号),它能对______进行初步消化。
(3)能够分泌胆汁的结构是___(填序号),其分泌的胆汁储藏在胆囊中,再经导管流入______(填序号)内。
(4)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____(填序号)
(5)图中7是大肠,长约1.5米,它能够吸收一部分水、无机盐和______。
(6)小旺的妈妈为小旺准备的午餐时:红烧肉(肥肉)、清炒菠菜、米饭,从合理营养的角度看,你认为还需增加富含_____的食物。
(7)为保证食品安全,在日常生活中你能做些什么?(答出一个要点即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以下科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国内蒙古和新疆的大草原上,曾多次发生最可怕的生物灾难,铺天盖地的蝗虫,疯狂地吞噬着草原,顷刻间就可以把其他生物逼入绝境,与旱灾与涝灾并称三大自然灾害。
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是国际上生态基因组学研究的领衔科学家,他领导的科研团队对蝗虫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1)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中的__,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其作用是__。
(2)科学家们发现,蝗虫的生活习性分为散居型和群居型,造成蝗灾是群居型蝗虫。散居型蝗虫体表为绿色,群居型蝗虫体表为黑色,体色变化是反映蝗虫种群密度的重要指标,你相信吗?请你据此提出一个八年级课外活动小组可以开展探究的问题_____。
(3)蝗虫从散居变成群居以后,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变得更加活跃,更喜欢与同伴“交流,科学家预测,气味在蝗虫聚集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提供以下实验材料:一支装有空气的试管、一支装有十只黑色蝗虫的试管、Y形玻璃管、连接用软胶管、用于观察的绿色和黑色蝗虫若干(装置局部如图),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科学家的这一假设是否正确,说出你的设计思路_____。
(4)进一步研究发现,黑色蝗虫体内产生了一种物质﹣苯乙腈,让我们来猜想一下这种物质可能具有什么作用?_____。
【2】科学家在隔离的一小片麦苗上放入十只绿色蝗虫、十只黑色蝗虫和一只大山雀,大山雀最先发现了一只黑色虫,啄了几口就放弃了,转而发现了绿色蝗虫,啄了两下,就吃了下去,接下来就是第二只,第三只…黑色蝗虫却都幸免于难。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黑色蝗虫在受到攻击以后,体内的苯乙腈迅速转化成剧毒的氢氰酸,鸟类少量摄入就会头晕、眼花、呕吐,如果继续摄入,就会有性命之忧,鸟类轻度中毒,再也不敢造次,所以黑色蝗虫的体色和气味都成为其很好的防御武器。请问:
(1)鸟类的上述行为属于_____。
(2)你认为在这个具有麦苗和大山雀的环境中,绿色蝗虫和黑色蝗虫,哪一个更容易被发现?_____;哪一个更适应这个环境呢?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
(3)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_____的结果。
【3】科学家将一种特殊的真菌﹣蝗绿僵菌接种到8只绿色蝗虫和8只黑色蝗虫(生理状况相同)体内,三天后,绿色蝗虫只有2只还活着,而黑色蝗虫只有2只死亡,可见黑色蝗虫对蝗绿僵菌的免疫力很强。
(1)如果用人体传染病的知识来分析,蝗绿僵菌对于蝗虫来说属于_____,接种蝗绿僵菌以后,黑色蝗虫体内产生了大量抵抗蝗绿僵菌的蛋白质,联想到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这种蛋白质似乎类似于_____,可是,蝗虫与人体有着巨大的差异。蝗虫是否存在与人体类似的特异性免疫,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科学家通过修饰蝗绿僵菌的遗传物质,从而改变其特性,攻破了黑色蝗虫对蝗绿僵菌的强大免疫功能,从而有效地防止了蝗虫成灾,这种生物防治有什么好处?___。
(2)根据上述所有资料,请你总结出蝗虫成灾的原因:_____(至少答两点)。
(3)科学家研究蝗虫成灾的秘密,并不是为了彻底消灭它们,请说明理由: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中考复习阶段,小林通过构建概念图的方式对人体几个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如下图所示。请你来和小林一起分析
(1)我们从自然界获取的食物进人甲系统后,主要在__________内进行消化和吸收,该器官有许多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特点,例如: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2)乙系统即________系统,其主要器官是肺,肺有许多与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例如:__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3)丙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尿液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___________作用,以及肾小管的___________作用。
(4)甲、乙、丙系统及皮肤都与循环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血液流经乙系统中的肺后,由_________血变成了_________血,这是由于肺泡中的_____进入了血液。
血液流经甲、丙系统及皮肤等处的组织细胞后,组织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__等废物进入血液。
(5)皮肤可以通过分泌汗液排出部分废物,同时在人体免疫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请说出皮肤在免疫中的作用(答出一点即可):___________小林通过总结进一步认识到,人类在享用大自然赐于我们食物和氧气的同时,又将废物排到生物圈。人与自然紧紧相依,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取两块等大的萝卜条,各放入等体积的透明液体中,20分钟后,该同学取出萝卜条发现:A烧杯中的萝卜条变硬了,B烧杯中的萝卜条软了。请你帮他分析其中的原因:
(1)“魔术”的奥秘在于A.B烧杯中的液体,他们分别可能是 。
A.清水;清水 B.清水;10%盐水
C.10%盐水;10%盐水 D.10%盐水;清水
(2)萝卜条软硬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细胞吸水和失水。以下C.D两幅图哪一副能说明B图中的现象? 。
(3)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在根尖结构(E图)中, (选填序号)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4)根细胞吸水的根本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 (大于或小于)根细胞液浓度。
(5)农民伯伯深层施肥,这有利于农作物根系向土壤深处生长,这说明根具有的特性之一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银边天竺葵由于叶子的周边部分缺少叶绿体而得名,有同学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有关问题,用银边天竺葵的叶片做了如下实验:首先,将一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4小时。其次,挑选其中一片叶子,用两个圆的黑纸片把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然后,剪下处理过的叶片,去掉黑纸片,浸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脱去绿色。最后,取出叶片,把叶片漂洗干净,放在培养皿中铺平,在叶片上滴加碘液。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现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24小时的目的是_____。
(2)根据实验过程,A、B、C三个部位中能够变蓝的是_____。
(3)实验中,B处和C处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可说明_____是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必要条件,A处和C处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_____。
(4)从本质看,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是光能转化为储存在_____中的化学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