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装置 | 甲 | 乙 | 丙 | 丁 | |||||||||||||||||||||||||||||||||||||
场所 | 日光下 | 日光下 | 黑暗中 | 黑暗中 | |||||||||||||||||||||||||||||||||||||
温度 | 23℃ | 23℃ | 23℃ | 23℃ | |||||||||||||||||||||||||||||||||||||
棉华干湿状态 | 潮湿(含一定水分) | 干燥 | 潮湿(含一定水分) | 干燥 | |||||||||||||||||||||||||||||||||||||
种子萌发数量 | 23 | 0 | 24 | 0(1)根据小明同学的实验设计,可以推测,本实验探究了 水分 水分 和光照是否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若继续培养,几周后幼苗生长良好的是甲 甲 组.(2)如空气充足,甲实验中有1粒种子没有萌发,其可能的原因是: 种子的胚已经死亡或不完整或种子处于休眠阶段.(答对其中一种即可得分) 种子的胚已经死亡或不完整或种子处于休眠阶段.(答对其中一种即可得分) .(3)实验设计中,实验甲和实验丁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 有2个变量 有2个变量 .(4)请对上述实验条件稍加改动,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2009?湖州)小明同学从课外书中得知“叶片中叶绿素的合成需要镁元素”的结论,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想证实该结论. 实验材料:小麦种子若干、完全培养基和缺镁培养基(在教师的指导下配制,完全培养基含小麦胚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缺镁培养基比完全培养基缺少了镁元素). 实验步骤: ①去掉小麦种子的胚乳. ②将种子的胚分成甲、乙两组,每组20粒,分别接种在完全培养基和缺镁培养基上. ③将他们放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两周,然后观察统计. (l)去掉小麦种子胚乳的目的是排除胚乳中 镁元素 镁元素 对实验的干扰.(2)培养两周后,观察的对象是 幼苗叶片的颜色 幼苗叶片的颜色 .(3)每组为什么要选用较多数量的胚? 减少由于种子死亡或遗传差异带来的误差 减少由于种子死亡或遗传差异带来的误差 .(4)小芳同学认为叶绿素的合成除了需要镁等矿物质元素外,还需要其他的一些环境条件.她设计了如下表的方案.
|